黃土高原的變遷說明了什么
在中國北部疆土上有一條大河,是它的乳汁滋養了一個光輝燦爛的華夏文化,這條大河就是中國的母親河——黃河。
自殷至北宋,近2500年時間里,黃河流域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這片黃上地上,我們的祖先向世界貢獻了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和造紙術,這四大發明改變了整個世界許多事物的面貌和狀態,并由此產生無數變化。由此可見,在世界文明史上,華夏文明曾是何等地顯赫和氣派,尤其是它所建造的那橫亙萬里,氣勢恢宏的長城,不啻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座豐碑。是那片黃土給了中華民族的靈氣和才氣。這層黃土覆蓋在黃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它顆粒細小,疏松多孔,雨水極易滲透,并含有一定的可溶性物質,質地肥沃,極適于植物生長。所以早在四千年前這里就出現了農業,黃河流域也一直是林木繁茂,麥浪翻滾的富饒之鄉。但今天的黃土高原卻是一片瘦骨嶙峋,黃沙肆虐,干涸貧瘠的疆土,舊日的繁華景象已無影無蹤,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那一層黃土的喪失。由于歷代統治者為營建宮殿而大肆伐木,再加上牧民們的過度放牧,使得原來林茂草豐的地方變成了一片光山禿嶺。而失去植被保護的黃土是極易流失的,到今天為止,這里流失的水土面積已達4.5萬平方公里,這些流失的泥沙又匯入黃河,再隨著河水沖刷至下游沉積下來,使得黃河河床日益增高,有些河段成為“懸河”,遇到暴雨天氣,河水便沖決堤壩,泛濫成災,黃河因此變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害河”。
由黃土高原的變遷可以看出,植被對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濫伐濫砍必將造成水土嚴重流失的惡果。
上一篇:鮑狄埃也曾走過一段彎路
下一篇:黃筌拒不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