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七方
大方、小方、緩方、急方、奇方、偶方、復方七種醫方的總稱。金代醫學家劉完素曾說:“流變在乎病,主病在乎方,制方在乎人,方有七,大小緩急奇偶復也。”中醫認為,七方“制方之體”,本于四氣五味、天地陰陽,“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軟或堅,各隨臟腑之證而施藥之,品味仍分,七方之制也”。大方有二,“君一臣三九佐之大方”和“病有兼證,而邪不一,……有分兩大頓服之大方”。小方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病無兼證,邪氣專一,可一二味治者宜,有分兩少而頻服之小方”。緩方,《內經》載道:“補上治上制以緩,……緩則氣味薄。”金代醫學家張子和認為,“緩方有五,有甘以緩之之方;有丸以緩之之方;有品件眾多之緩方,藥眾則遞相拘制,不得各騁其性也;有無毒治病之緩方;有氣味俱薄之緩方。”急方,認為:“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中風關格之病是也;有湯散蕩滌之急方,下咽易散而行速也;有毒藥之急方,毒性能上涌下泄,以奪病勢也;有氣味俱厚之急方,氣味俱厚,直趨于下,而力不衰也。”奇方,認為:“奇方有二,有獨用一物之奇方;有藥合陽數一三五七九之奇方。”偶方,認為:“偶方有三,有兩味相匹配之偶方;有右之二方相合之偶方;有藥合陰數二四六八十之偶方。”復方,認為:“復方有三,有二方三方及數方相合之復方;有本方之外別加余藥之復方;有分兩均劑之復方。”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外交文化·《馬可·波羅游記》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三大民族集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