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武夷山
著名風景勝地之一。指狹義的武夷山。在福建崇安縣城南15公里。方圓60公里,四面溪谷環繞,不與外山連接,峰巖拔峭,巖洞奇曲,向有“奇秀甲于東南”,為福建第一名山。俗稱有36峰,99巖,72洞,108景。九曲溪水隨奇峰盤旋,群峰拔地而起,曲水環繞呈奇,山光水色,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碧水丹山”的自然美景。古人曾用“武夷山水天下無,層巒疊嶂皆畫圖”的詩句描繪這里的風光。秦漢以來,有許多名流學者或來此游賞,或筑舍講學,佛道二教也以此為修煉之地,留下許多寺觀,石刻及詩文名篇。名勝古跡多集中在九曲溪一帶,有沖佑萬年宮(武夷宮)、宋代理學家朱熹講學的紫陽書院(武夷精舍),元代御茶園舊址,懸崖隙洞中的千年虹橋板和架壑船棺,歷代摩崖石刻以及大王峰、玉女峰、天游峰、接筍峰、小桃源、水簾洞、流香洞,一線天等諸景點。山中盛產色艷、香濃,味醇的巖茶,以“大紅袍”最為名貴。又有世界罕見的珍貴動植物,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武夷山還為福建革命老根據地之一,附近有1942年震驚全國的“赤石暴動”舊址。廣義的武夷山在江西、福建兩省邊境。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在福建崇安縣西北。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正誼明道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毗曇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