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九江
市名。江西省轄市。在省境北端,長江南岸,南潯鐵路終點。古稱江州、潯陽,向為贛北物資集散地及長江中游水陸交通中心,長江中游重要港口之一。戰國屬楚地。秦為九江郡。三國吳屬武昌郡。晉置尋陽郡,屬江州,隋置尋陽縣,后改名彭蠡,湓域。唐改名潯陽,五代南唐為德化,1914年改九江縣,1949年設市。九江南屏廬山,北枕大江,東控吳皖,西蔽川楚,包絡彭蠡,銜接豫章,地勢險要,歷來為軍事要地。漢高祖劉邦定天下后即在此修筑城池,三國吳都督周瑜曾在此操練水師,南宋名將岳飛曾在此抗擊金兵,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長江也以此地為起點。商業發達,舊為我國四大米市之一。名勝古跡甚多,著名的有甘棠湖、煙水亭、鎖江樓寶塔、南湖、能仁寺、晉大詩人陶淵明祠、陶淵明墓及岳飛母姚氏及夫人李氏墓等。特別是位于城西江濱的琵琶亭,相傳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當年送客聽彈琵琶處所,千古名篇《琵琶行》聞名于世。解放后工農業發展迅速,成為江西北部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有紡織、機械、化工、造船、陶瓷、食品等工業。因近江臨湖,水產極為豐富。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九華山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