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中
王源中,字正蒙,籍貫失傳。唐憲宗元和二年(807),進士科狀元及第,累遷左補闕。補闕,武則天君臨天下時置,掌侍從諷諫,有左、右之分,左屬門下省,右屬中書省。王源中當上諫官后,直斥宦官專權之禍。唐自玄宗起,宦官受到重用,高力士權傾朝野。從肅宗開始,宦官典掌禁軍。代宗時,又以宦官二人充內樞密使,典掌機密,承宣詔旨。到憲宗坐天下時,宦官擅權更烈,他們掌管禁軍,時常把不依附于他們的官員抓去拷打審訊。身為諫官的王源中十分痛恨宦官的為非作歹,他上疏說: “官府是代表國家綱紀的地方。如果官吏有罪,應由司法部門處理,怎么能允許宦官亂抓官員呢?”憲宗深以為然。王源中進官戶部郎中、侍郎,擢為翰林學士。
到唐文宗時,王源中進官為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位在諸翰林學士之上,凡是重大的誥令、廢置和軍國大事,皆得單獨提出看法,職權頗重。王源中成為文宗的重臣。
王源中嗜酒能飲。一次,他辦完公事回到太平里府邸,與兄弟們蹴踘。蹴踘,頗似今日之踢足球,唐代頗為盛行。球飛了起來,擊中王源中的前額,略有損傷。正在這時,文宗急召王源中入宮問事,見王源中額頭有傷,問他是怎么回事。王源中不敢隱瞞,如實地回答。文宗道: “卿一家真是和睦!”遂賜他兩大盤酒,每盤放有10只金碗,每碗足有1升。王源中逐碗喝下,連一點兒醉的樣子都沒有。
大和八年(834),王源中出任禮部尚書,更加嗜飲。文宗宣召,他常常不能到,文宗極為不滿,當年十一月便把他貶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后又召入京任命為刑部尚書。他上任不到1個月,又被貶為天平軍節度使。在天平軍,他曾上疏要求增加常平倉儲糧10萬石,以備荒年。
開成三年(838),王源中病逝,文宗詔令追贈尚書右仆射。
王源中淡泊名利,為政清簡,為時人所稱。
上一篇:王棠
下一篇:王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