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地理文化·三都
古代三個(gè)都城的合稱。史傳記載甚多,著名的有:①春秋魯國季都氏建黃都(今山東黃縣),孟孫氏建咸都(今山東陽東北),叔孫氏建郈都(今山東東平縣東南),與魯公室對抗。《左傳·定公十二年》:“仲田為季氏宰,將墮三都。”即指此。②東漢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宛(今河南南陽市)為南都,合稱三都。見《通志四一都邑一》③三國時(shí),劉備建都成都。孫權(quán)建都建業(yè)(今南京市),曹操建都鄴(今河北臨漳縣西),稱三都。晉左思作《三都賦》即此。④唐都長安,顯慶二年(657)建洛陽為東都,天授元年(690)建晉陽(今山西太原市)為北都,是為三都。⑤五代十國蜀之新都、廣都、成都也稱三都。見《水經(jīng)注三三江水》。
又,地名。在福建省寧德縣東部三都島東南岸。為福建漁業(yè)基地之一,港灣水深,是我國天然良港。
又,舊縣名。在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部。1957年分荔波、榕江、獨(dú)山三縣部分地合建三都水族自治縣,駐三合鎮(zhèn)。
上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社會(huì)倫理文化·三綱八目
下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法制文化·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