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旗袍
滿族具有代表性的服裝,因滿族人都在旗被稱為“旗人”,所以滿族人穿的這種長袍式服裝被稱為“旗袍”,現特指婦女所穿的為旗袍。滿族發祥于寒冷的東北,為了適應自然環境和馬上行動,旗袍設計成四面開叉,窄袖,圓領,捻襟,帶扣絆。為了射箭方便和御寒,袖口上還要加上半圓形的袖頭,圓形似馬蹄,被稱為“馬蹄袖”,也稱“箭袖”,滿族人入關后,箭袖已失去原有的作用而逐漸消失,只在官員的官服上還有保留。旗袍隨著經濟生活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四面開叉變成左右兩面開叉,下擺由寬變窄,袖口由肥變瘦等。近代滿族婦女的旗袍講究裝飾,領口、袖口、衣襟等都鑲嵌花紋、彩牙兒。經過不斷改進,現在的旗袍一般為直領、右開襟,兩側開叉,緊腰身,長及膝下,并有長、短袖之分。穿起來緊身合體、端莊秀麗、高雅大方,已成為漢族及其他民族婦女喜愛的一種服裝,享譽國內外。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法制文化·文字獄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春秋戰國古礦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