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彝憲》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彝憲》人物故事小傳
張彝憲(公元?—1636年),明朝末期宦官。崇禎初年任司禮太監。四年(公元1631年),奉命稽查戶、工兩部收支,建署“戶工總理”,其權與總督相當,位居尚書之上。恃寵扣壓邊境軍器,中飽私囊。雖遭眾臣彈劾,但莊烈帝執意庇護,竟逍遙法外。八年,撤內侍總理,調任南京守備,不久去世。
[正 史]
張彝憲,莊烈帝①朝司禮太監也。
帝初即位,鑒魏忠賢禍敗,盡撤諸方鎮守中官,委任大臣。既而廷臣競門戶,兵敗餉絀,不能贊一策,乃思復用近侍。
崇禎四年②九月,遣王應朝等監視關、寧,又遣王坤宣府,劉文忠大同,劉允中山西,監視軍馬。而以彝憲有心計,令鉤校戶、工二部出入,如涂文輔故事,為之建署,名曰“戶工總理”,其權視外總督、內團營提督焉。
給事中宋可久、馮元飚等十余人論諫,不納。吏部尚書閔洪學率朝臣具公疏爭,帝曰:“茍群臣殫心為國,朕何事乎內臣!”眾莫敢對。南京侍郎呂維祺疏責輔臣不能匡救,禮部侍郎李孫宸亦以召對力諫,俱不聽。彝憲遂按行兩部,踞尚書上,命郎中以下謁見。工部侍郎高弘圖不為下,抗疏乞歸,削籍去。彝憲益驕縱,故勒邊鎮軍器不發。管盔甲主事孫肇興恐稽滯軍事,因劾其誤國。帝命回奏,罪至遣戍。主事金鉉、周鑣皆以諫斥去。工部尚書周士樸以不赴彝憲期,被詰問,罷去。
是時,中珰③勢復大振。王坤至宣府,甫逾月,即劾巡按御史胡良機。帝落良機職,命坤按治。給事中魏呈潤爭之,亦謫外。坤性狂躁敢言,朝中大吏有欲倚之相傾擠者。于是坤抗疏劾修撰陳于泰,謂其盜竊科名,語侵周延儒。給事中傅朝佑言坤妄干彈劾之權,且其文詞練達,機鋒挑激,必有陰邪險人主之,其意指溫體仁,帝置不問。左副都御史王志道言:“近者內臣舉動,幾于手握皇綱,而輔臣終不敢一問。至于身被彈劾,猶忍辱不言,何以副明主之知?”皆備責延儒,欲以動帝。帝怒,削其籍。時帝方一意用內臣,故言者多得罪。
至八年④八月始下詔曰:“往以廷臣不職,故委寄內侍。今兵制粗立,軍餉稍清,盡撤監視、總理。”又明年,命彝憲守備南京,尋死。然帝卒用高起潛輩典兵監鎮,馴至開關延賊,遂底滅亡。
《明史》卷三○五
〔注 釋〕
①莊烈帝:明思宗朱由檢,明朝末帝。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即位,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起義軍攻克北京,自殺身亡。②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③中珰:即宦官。④八年:即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
上一篇:《庾信》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庾信》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張忠》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忠》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