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國文學·駢文
古代文體名。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四字對句稱“駢”,六字對句稱“儷”。所謂“駢四儷六,錦心繡口。”它在用典、比喻、夸飾、物色等文字技巧上,也頗講究,是一種注重形式的文體。也稱“四六文”。劉勰說它“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緩,或變之以三五,蓋應(yīng)機之權(quán)變也。”駢文由漢魏辭賦發(fā)展演變而成,興盛于南北朝時期。鮑照《蕪城賦》,孔稚圭《北山移文》,江淹《恨賦》、《別賦》,陶宏景《答謝中書書》,吳均《與宋元思書》,庾信《哀江南賦》等均為駢文名篇。清代汪中也是駢文名家。至于駢文的對偶押韻的寫作方法,影響更為廣泛,散文中的頌、贊、箴、銘、哀、誄這些抒情言理文字也多用駢文句式。
上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軍事文化·馬陵之戰(zhàn)
下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史文化·高祖建漢(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