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灶君
道教俗神。亦稱灶王、灶王菩薩等。民間多祭于灶門。起源于原始社會人們對火的崇拜。《莊子·達生篇》說:“灶王髻”,意思是灶有灶神,其名為髻,著赤衣,狀如美女。以后,灶神又變為男性。《淮南子·汜訓》說:“炎帝作火官,死而為灶神”。《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漢代時灶神被賦予司察小過作遣告的職責。漢宣帝時,陰子方臘日祭灶,自此之后,祭灶成為我國民間的習俗。唐宋以后已有固定的日期(臘月二十四)祭灶。據傳所祭灶神姓蘇名吉利或姓張名單字子郭。職司為“月晦之夜,上天百人罪狀”。舊時民間常用粘面粑粑或飴糖為祭品,謂粘面或飴糖膠嘴,使灶神無法奏人功過而免災禍,流傳至今。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灌鋼法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