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米芾
《米芾》:米芾(1051—1107),宋代書畫家。字元章,號海岳外史、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淮陽外史等。世居太原,后遷襄陽,晚年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官至禮部員外郎。世稱 “米襄陽” 或 “米南宮”。因個性狂放,世稱 “米顛”。宋徽宗時,召為書畫學博士。
米芾善書、畫,工行、草書,功夫很深,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臨摹,與真者無辨。性嗜古,凡舊器物、書畫,極力求取,必得乃已。家藏古帖甚富,故精于鑒裁。蘇軾評曰: “海岳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傳世作品有《蜀素帖》、《苕溪詩》、《研山銘》、《多景樓詩》、《珊瑚帖》等。又著有《書史》、《海岳名言》、《寶章待訪錄》等書學論著。
心領神會
米芾小時候跟村里一位私塾先生學寫字,學了3年,也沒多少長進,反被私塾先生指著腦袋斥責道:“笨小子,你不如回家放牛去吧! ”無奈之下,米芾只好停學回家。
但米芾很不甘心,因為他太喜歡書法了。一天,村里來了一個趕考路過的秀才。米芾聽說這個秀才字寫得很好,就跑去求教。秀才見米芾十分誠懇好學,便答應了他的要求。秀才看了米芾以前寫的字,眉頭皺了皺,說道: “想跟我學字可以,但必須用我的紙才行。” 米芾感到十分不解,但為了跟秀才學書法,也就爽快地答應了。秀才又說: “我的紙要五兩紋銀一張。” 聞聽此言,米芾嚇得目瞪口呆,心想: 哪有這么貴的紙啊?這不是成心難為我嗎?想到這兒,他猶豫起來。“不買我的紙,學書法就算了吧!” 一聽秀才說算了,米芾急了,忙說: “別急,我拿錢去。” 米芾家并不怎么富裕,哪有錢買這么貴的紙呢?但為了讓孩子學字,母親只好把自己的手飾當了五兩紋銀,讓米芾拿去買紙。
米芾像
米芾用五兩紋銀從秀才手里買了一張紙,但左看右看,下不了筆。仔細再看,覺得這只不過是張平常的紙罷了,但就是不敢下筆寫,因為這張紙來之不易。不敢在紙上寫,又要練字,米芾就不自覺地用筆在空中畫。他認真地琢磨字帖上的字,把每個字的筆法、結構都牢牢記在心里。秀才從外邊進來,見米芾一上午一個字都沒寫,只坐在那里,握著筆,望著字帖出神,就問道:“怎么不寫呢?”米芾喃喃地說: “紙太貴了,寫壞了多可惜。”秀才大笑,用扇子指著紙說:“你琢磨了大半天,寫一個字讓我看看!”在老師的再三要求下,米芾才寫了一個“永”字。寫完后,連米芾自己都感到奇怪了,因為他寫的“永”字,既和字帖上的很像,又好像不一樣,端正、秀麗、大方。秀才樂了,米芾更是十分高興。
秀才問米芾: “你說,為什么現在能寫得這么好?”米芾回答道: “過去雖然練字,但都沒有用心寫,草草了事。這次因為紙太貴,不敢輕易下筆,先把字在心里琢磨透了,再下筆,就寫好了。”“對!”秀才摸著米芾的頭說:“學字不只是動筆,更重要的是用心。不但要觀其形,更要悟其神。只有心領神會,才能心到筆到、把字寫好。”
幾天過去了,秀才要進京趕考,米芾依依不舍地送別老師。臨分手時,秀才送給米芾一個小包,說道: “不枉師生一場,我送你一樣東西。但你一定要在我走后再打開。”米芾目送老師遠去,直到看不見老師的背影才轉身回家。回到家后,他打開小包一看,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原來這包里正是他買紙的五兩紋銀。米芾后來一直把這個小包放在案頭,時刻銘記著這位用心良苦教他學習書法的秀才。
《珊瑚帖》 宋 米芾
以假亂真
米芾家里收藏了很多古代法帖,這給他學習書法帶來了很大方便。他利用所有空閑時間臨摹古人的書法真跡,臨帖本領越來越高。曾有人認為善于臨摹的書法家,自古以來,米芾首屈一指。
相傳,米芾臨寫的一本王獻之的法帖,后來輾轉傳到沈括手中。沈括也是一個書畫迷,他得到這本法帖后,以為是王獻之的真跡,如獲至寶,便珍藏了起來。有一次,米芾和沈括、林希、章惇、張洵等人在鎮江甘露寺凈名齋聚會時,大家都拿出自己珍藏的書畫來賞玩。這時沈括拿出了米芾臨摹的王獻之的法帖,大家驚喜不已,都以為真是王獻之的書法真跡。不想米芾卻說:“這是我臨寫的,你們都上當了。”沈括生氣地說: “我已經收藏很久了,怎么會是你臨的呢?”米芾笑著說: “哪個作者能不認識自己寫的作品?不信的話,我可以再給你臨寫一遍,一字不差,一筆不差。”說得沈括沉默不語,他知道米芾的臨摹水平是驚人的。
恍然大悟
米芾學習書法有超人的本領,他一生酷愛臨摹前人優秀的書法作品,經常向別人借晉唐以來名家的書法真跡,專心臨摹。臨寫完了,把原本和臨本一起送給原主看。結果,原主往往把臨本誤當真跡收回。時人都認為米芾臨摹古人書法已達到了惟妙惟肖、以假亂真的程度。但他的朋友錢穆父和別人的看法不一樣,錢穆父對米芾說: “人們都夸獎你臨摹古人書法真跡很逼真,我卻不愿贊同。我認為如果你寫的字太像古人,沒有一筆是你自己的,這樣練下去,你只會永遠拜倒在古人腳下,不會有更大的成就。希望你今后下筆時,多注意自己的個性,不要處處承襲古人。”聽了錢穆父的話,米芾恍然大悟。從此他反復思索,刻苦練習,追求神似,探索自己的書法道路,逐漸脫離了古人的束縛而自成一家。
米芾摹畫
米芾非常喜歡古人的書畫真跡,愛得簡直入了魔。他一見書畫名作,便會想盡一切辦法弄到手。即使弄不到手,也會借來臨摹學習,達到了如癡如醉的境地。由于在臨摹上下了苦功,所以他的水平很高,達到了惟妙惟肖、以假亂真的程度。當他臨完后,把原本和臨本一塊送給原主時,原主簡直無法辨認,往往把臨本誤當成真跡。
相傳在漣水時,有一次米芾在街上看到有人出售戴嵩的《牛圖》真跡,他特別高興,愛不釋手。等他要用重金購買時,主人卻又不賣了。沒有辦法,他只好懇求賣主把《牛圖》借給他看一天。回去后,米芾立即動手臨摹。因為相信自己的水平,第二天他把自己的摹本還給了主人。
過了幾天,那位《牛圖》的主人找上門來,向米芾索要真跡。米芾感到很奇怪,不知道主人是怎樣看出破綻的。于是,米芾便問賣主是怎樣辨別出這是摹本的。主人回答說: “《牛圖》真跡上的牛眼睛里有牧童的影子,你的摹本卻沒有。”米芾這才恍然大悟,只得把《牛圖》原本還給主人。
米芾論書
米芾由于書法有名而被封為“書學博士”,經常和別人一起談論書法。他評價歷代書法家及其作品時,往往能抓住要點,使人心悅誠服。宋高宗趙構在位時,非常喜好書法。他為了大力提倡書法,不但成立了皇家書院,還設立了書法官職,征召天下精通書法的人入宮,專門從事書法活動,米芾就是其中之一。高宗經常問米芾一些書法方面的問題。
有一次,當宋高宗問到當朝的幾位書法家時,米芾評價說“蔡京的字還可以,但沒有完全掌握筆法; 蔡襄用筆過于緊,寫的字放不開; 沈遼寫的字太呆板,像算盤珠子一樣;黃庭堅的字全是描出來的;蘇東坡的字又像是畫出來的。”米芾的意見雖然過于偏激,卻很有道理,因為他善于分析,抓住了各位書法家的風格特點。當宋高宗問到米芾怎樣看待他自己的書法時,米芾則爽快地答道:“臣的字全是用筆刷出來的!”高宗聽了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連聲說:“妙!妙!妙!”
米芾嗜硯
米芾特別喜歡收藏文房四寶,見到自己喜愛的書法用具,總要想盡一切辦法弄到手,終日把玩。
相傳有一次,宋徽宗召米芾到殿中為他寫一幅大屏條。宋徽宗不但設酒宴款待米芾,還專門拿出自己使用的硯讓他使用。米芾一見那御硯不比尋常,非常高興,就一邊寫著字,一邊暗自想辦法怎樣把這塊御硯弄到手。書寫完畢,宋徽宗剛要伸出大拇指夸獎米芾,忽見米芾雙手捧著御硯跪在他腳下說:“圣上,這塊硯臺已被我沾染,您以后若再使用,必會弄臟您高貴的手,就請賜給為臣吧!”宋徽宗聽了不覺好笑,說道:“一個硯臺何必如此,起來!起來!”說著用手拉起米芾,把御硯賞給了他。米芾手捧硯臺,欣喜若狂,連連叩頭致謝,隨后蹦蹦跳跳地出了殿門,墨點沾污了衣服也不去管。看著米芾的背影,宋徽宗笑著對群臣說:“人們都說米芾顛,果然名不虛傳啊!”
手有神靈
米芾書畫都很有名,影響也很大,而以書法為甚。米芾的行、草書博取前人之長,深得王獻之筆法,又能自出新意。黃庭堅曾評價米芾書法說:“如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徹。”此言非虛,米芾書法正是以其出類拔萃的筆勢和獨具一格的風神氣韻而取勝。
傳說宋初某人有一匹貴重的黃色蜀絹,上面織著黑色的格子,有3丈多長。織成后,他告誡自己的子孫要把這絹一代代傳下去,等遇到誰的書法足以超越前人、聞名于世,才能請這人在絹上書寫,寫好后把此絹當作“傳家之寶”再繼續留傳下去。
當這絹傳到第四代時,出現了大書法家米芾。米芾書法筆力遒勁,意態活潑,在當時很負盛名,人們都以請米芾寫字為榮耀。既然沒人能寫,也沒人敢寫,那長卷蜀絹就被送到了米芾的案頭。人們都認為米芾的書法如有神助,手上好像有王羲之的“神靈”,不讓他寫,讓誰來寫呢?米芾也不負眾望,揮毫寫下了留傳千古的名帖—— 《蜀素帖》。
《寒光帖》 (局部) 宋 米芾
嗜帖如命
米芾身兼數癖,石癖、潔癖、畫癖,最突出的要算書法癖了。米芾一見前代書法家的妙品,便欣喜若狂,愛不釋手,非想辦法弄到手不可。有時為了得到一本法帖竟費盡心思,使出絕招,不達目的不罷休。
相傳米芾在真州時,有一次在船上拜訪蔡攸。蔡攸知道米芾喜愛書法,便將自己珍藏的王羲之的 《王略帖》拿出來讓他觀賞。米芾一見,眉飛色舞,立刻請求蔡攸把此帖送給他。蔡攸不肯,米芾又要用別的畫來交換,蔡攸還是舍不得。這時,只見米芾把法帖迅速卷好向懷里一塞,就往船邊走去,并告訴蔡攸; “我一生收藏了那么多法帖,還沒見過這么好的。你要是不給,我就跳江去死! ”蔡攸真以為米芾要跳江,嚇得連忙去拉米芾,說道: “莫跳莫跳,我給你就是了。”見蔡攸答應了,米芾連忙回頭稱謝。
懸腕作字
書法用腕有枕腕、提腕、懸腕等,其中懸腕是最理想的用腕方法。懸腕作字,手腕運轉自如,妙趣橫生,會收到筆到力到的效果。但懸腕時,毫無依靠,因此要熟練掌握是不容易的,必須經過苦練才行。
米芾寫字很重視懸腕。陳伯修父子曾向米芾請教筆法,米芾說: “寫字一定要懸腕,如果手腕提不起來,擱在紙上,就會使筆端只有指力,而沒有臂力了。”陳伯修又問: “寫小字可以懸腕嗎?”米芾笑著讓書童拿出文房四寶,然后懸腕用小楷寫了 《進黼扆贊表》,筆畫端正嚴謹,字小得像蒼蠅頭,但位置格局,完全和大字一樣。陳伯修父子看了十分佩服,不住點頭嘆賞。于是又向米芾請教怎樣才能練好懸腕。米芾回答說: “沒有別的,從現在起,每當寫字時,每個字都懸腕,久而久之,自然就練成了。”
愛石如迷
米芾有石癖,愛石如迷。他一見到奇峰怪石,便口呼石兄,俯身下拜。
米芾在漣水當太守時,那地方地接靈壁,蓄石甚富。看到那些美不勝收的奇山異石,米芾欣喜若狂,一一品目,而且貫以美名。這件事傳到監察御史楊次公耳中,他害怕米芾因賞石迷石而荒廢政事,便親自前去察看。
楊次公一見米芾就責問道: “朝廷以千里之地交給你,你怎么能整天因迷石而荒廢政務呢?”米芾沒有回答,卻從左袖中取出一塊小石。只見此石嵌空玲瓏,顏色清潤,十分好看。米芾舉著小石對楊次公說: “試問,這樣好看的石頭,怎不令人喜愛?”楊次公一語不發,連頭也沒抬。見楊不看,米芾又從右袖中取出一石,只見疊嶂層巒,更加奇絕小巧,令人叫絕。米芾將此石伸到楊次公眼前說: “這樣絕美的山石,怎能不令人喜愛?”這時楊次公突然說道: “不但你愛,我也喜愛!” 說著從米芾手中奪下奇石,坐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望著楊次公的背影,米芾說道: “看來喜歡奇山異石的人還不止我一個哩!”說完開懷大笑。
顛公買石
米芾頗多嗜好之中,最有趣味的要算嗜石。他只要看見一塊奇石,便不肯離去,甚至會出數十甚至數百倍的價錢去買。因此,人們都稱他為“米顛公 ”。
相傳米芾在漣水做官時,有一次下鄉視察民情,在城北雞鵝山附近一位老婦家倒塌的墻下,看見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正發著光亮。米公連喊:“奇石! 奇石! ” 隨即向老婦人施禮道:“老人家,你家這塊石頭賣不賣?” 因為米芾改了裝,老婦并不認識他,便漫不經心地搖搖頭,說道: “不賣!” 米芾聽說不賣,只得走了。
《淡墨秋山詩帖》 宋 米芾
第二天,米公路過時又向那個老婦人談起買石頭的事。老婦人心想: 一塊爛石頭還能賣錢?不如墊墻好些,又一口回絕了。米芾只好戀戀不舍地打道回府。
第三天一早,米芾又來到那位老婦人的院子。這次米芾沒有和老人談買石之事,只是站在遠處呆呆地望著那塊怪石出神。老婦人見他為了這塊爛石頭三番五次前來觀看,就招呼他說:“學官,你既然這么喜歡這塊石頭,就送給你好了!”米公一聽,欣喜若狂,連忙揖拜,口稱多謝。隨即從衣袋中摸出30兩紋銀,雙手捧給老婦人。老婦人一見,頓時驚慌失措,忙說:“學官,哪里值得這么大價錢?這爛石是我送給你的,它放在家里也沒多大用場,快把銀子收起來!”米芾見老婦人不肯收銀子,就說:“我平生酷愛奇石,難得你肯將此石賣給我,萬謝,萬謝!”老婦人還是不肯收,經過米公再三苦勸,她才收下。
此事一傳開,米芾的“顛”名更大了。后來,奸佞們知道了這件事,相譏道:“30兩銀子買一塊爛石頭,米芾如此癡呆,真不愧是名副其實的顛公!”米芾聽到后,并不申辯,卻每每以這股顛癡勁來為民請命,痛斥奸邪,弄得貪官污吏下不了臺,卻也拿他沒有辦法。
水中撈月
米芾住在鎮江的時候,經常有人登門求他寫字畫畫。他從不拒絕平民百姓,卻專門和有權有勢的人做對。有個人和米芾的父親一起共過事,一直閑居在鎮江。米芾很看不起他,因為那家伙太喜歡巴結那些大官了。
有一次,那人為了討當朝一個大官的歡喜,就死皮賴臉地來央求米芾畫一幅中堂山水,好拿去孝敬大官。這人說一次,米芾答應一次; 說兩次,米芾答應兩次。三年過去了,可米芾連筆都沒動過。
后來,京城里的大官發了火,嚇得那人干脆來到米芾家中等畫,并聲稱:“不畫就不走。”他從早一直等到晚,直到月亮升了起來,才見米芾走進書房。米芾前腳進,他后腳就跟上了。但他剛進門,米芾已經把宣紙卷了起來。“啊呀,真是神筆,畫得這么快。”他討好地稱贊道。米芾沒搭話,把紙卷交給他,并叮嚀說: “好了,你拿回去吧。不過路上可不能看,到家再看。”
那人接過紙卷掉頭就走。走了一陣,他想: 人們都說米芾為人顛狂,這么快就交差了,不會是在騙我吧。他不叫我路上看,我偏要看看。這時,他已經走到千秋橋上,剛把紙打開,只聽“撲通”一聲,一個“東西”掉進了河里。他低頭一看,只見一個月亮悠悠地正往水下沉,水影子里有兩個月亮。他揉了揉眼睛,水上卻什么也沒有了。再看宣紙上,也是什么都沒有。他想: 米芾一定是畫了個月亮,可惜現在掉到水里頭去了。
那人趕快跑回家拿了個竹籃子到河邊撈月亮,但撈了三天三夜,也沒將月亮撈上來,真是水中撈月一場空。
《秋暑憩多景樓詩帖》 (局部) 宋 米芾
上一篇:收藏趣談·米芾
下一篇:信札趣談·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