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揚琴
擊弦樂器。又稱“洋琴”、“扇面琴”、“蝴蝶琴”等。揚琴的前身是流行于波斯、伊拉克等國的薩泰里琴。明朝末年傳入中國,最初流傳在廣東沿海地區。后漸漸在中原和各地普及,被廣泛用于為戲曲和曲藝伴奏,如粵劇、潮劇、漢劇、滬劇等劇種,山東琴書、安徽琴書、廣西文場、云南揚琴等曲藝形式,都是以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的。另外在廣東音樂、江南絲竹等地方音樂中,揚琴也是不可或缺的樂器。其主要由共鳴箱、山口、弦釘,弦軸、馬子和琴弦等組成。共鳴箱扁平,上面張琴弦138根,用兩支竹簽擊弦發音。音色清脆、明亮。種類主要有八音、十音、十二音小揚琴、變音揚琴、箏揚琴和全律活馬大揚琴等。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戲劇文化·打本子與編劇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