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前、后七子
明代文學流派。前七子指明弘治、正德時期的七位文學家: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以李、何為首,“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提倡讀古書,增長知識學問,開闊心胸眼界,對抗“啴緩冗沓,千篇一律”的“臺閣體”(以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歌功頌德文風,但有復古傾向。后七子指明嘉靖、隆慶時期的七位文學家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以李、王為首,繼承前七子的擬古主張,模擬之風更盛。在創作理論上,前后七子主張從格律聲調上學習古人,提倡格調,至清沈德潛又加上溫柔敦厚的“詩教”,是為“格調說”。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劉徽割圓術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外交文化·割讓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