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洞庭湖之旅·洞庭湖·洞庭天下水
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南接湘、資、沅、澧四水,北納松滋、太平、藕池等長江分流,然后繞過秀麗的君山,從岳陽樓下奔騰而去,至城陵磯三江口而入長江,東流大海。
據史載,洞庭湖原為古云夢澤的一部分。春秋時,夢在楚方言中為“湖澤”之意,與“漭”相通。《漢陽志》載:“云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而為“云夢”。當時云夢澤橫亙于湘鄂兩省間,面積曾達四萬平方公里。故司馬相如《子虛賦》有“云夢者方八九百里”之說。后由于泥沙沉積,云夢湖區大部分變為陸地,只留下許多較小的湖泊,洞庭湖即為其中最大者。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洞庭橫亙八百里,日月若出沒于其中”(清道光《洞庭湖志》)。浩瀚迂回,港汊縱橫,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渚清沙白,漁帆點點,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春秋四時景色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舊“瀟湘八景”中,洞庭湖即占其三:“洞庭秋月”、“漁村夕照”、“遠浦歸帆”。湖畔岳陽樓、君山、屈子祠、二妃墓、柳毅井、魯肅墓等名勝更為其增添無限光彩,故這里歷來為人神往,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萬千絕唱。
洞庭湖還以“魚米之鄉”著稱。湖中僅魚類就有一百三十多種,其中有中華鱘、白鱘、鰣魚、銀魚等名貴魚種。
關于洞庭湖的得名,《湘妃廟紀略》謂以山名湖:“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府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民間卻說是因峨眉花蛇洞庭而名:洞庭與巴蟒是同胞花蛇,并同拜師于太上老君。學成回山,父母已亡。為兄的巴蟒將洞庭趕到揚子江。洞庭欲為民造福,便領著水族伙伴游向當時云霧翻滾、五谷不生的云夢水鄉。它們吞毒云,喝毒霧,奮戰七七四十九天,終使云夢澤云開霧散,成為一個閃閃發光的銀盤。百姓們感激洞庭的赤誠,便給水鄉取名“洞庭湖”。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滄州之旅·滄州·滄海橫流話滄州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韶關之旅·金雞嶺·洪宣嬌據險抗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