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襯字
在曲調規定的字數、句中增加的表達意思或情態的字,其作用使曲詞語言更為通俗,情態更為逼真。“襯字”是曲與詞的主要區別。詞、曲用調大都相同,唯有襯字顯出曲調特色。如鐘嗣成〔醉太平〕:“風流貧最好,村沙富難交,拾灰泥補砌了舊磚窯,開一個教乞兒市學,裹一頂半新不舊烏紗帽,穿一領半長不短黃麻罩,系一條半聯不斷皂環絳,做一個窮風月訓導。”其中加點的均為襯字。在歌唱時,襯字不占“重拍子”,不能用于句末或停頓處,字數并無規定。北曲用襯字較多。去掉襯字,意思也通,近似詞作;有了襯字,通俗流暢,可以充分表意抒情。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蝴蝶泉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西王母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