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熔模鑄造法
精密鑄造的一種。又稱失蠟法或撥蠟法。先用調好的油蠟制模,然后外敷泥料制型,陰干后,加熱化去蠟模,殼體經焙燒后,往其中注入液態合金,凝固后經清理等工序即可獲得鑄件。鑄件無分型面,表面較光潔,尺寸較精確。最早見于文獻記載是《唐會要》。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冶鑄篇》中較詳盡地記載用蠟模鑄造“萬鈞鐘”的工藝,并記有蠟料配方、銅和蠟料的比例。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有戰國早期用熔模法鑄造的青銅件,表明中國熔模鑄造技藝出現在戰國前。從出土的青銅器上可知,熔模鑄造的技術已較為成熟。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靈寶派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