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和韻詩
雜體詩的一種。依據別人詩的意境和韻腳寫一首意思相近的詩。此體唐代盛行。起初用韻不限。如賈至有七律《早朝大明宮》。王維、杜甫、岑參都有同題和詩,但各用一韻。后來發展為“和韻”、“用韻”、“次韻”幾種逐趨嚴格的形式。和韻依原作的韻部押韻即可;用韻需用原詩韻中的各字;次韻不僅需用原詩韻中的各字,而且要次序相同,故又稱“步韻”。吳喬《答萬季埜詩問》:“步韻最困人,如相毆而自摯手足也。蓋心思為韻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難照顧。今人不及古人,大率以此?!焙晚嵲姸酁樯蠈由鐣曛?。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和親政策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唱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