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絕圣棄知
道家關于棄施圣賢、智慧的思想。老子割裂“為道”與“為學”的關系,認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老子·四十八章》),提出“絕圣棄知,民利百倍”(《老子·十九章》),將智慧看作對自然的破壞,把知識視為罪惡,主張取消知識和工技,拋棄人類社會已經取得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無知無欲,退回到原始蒙昧狀態,求得大治。莊子發展了這一思想,認為仁義禮智制造了人間的一切災難,提出“絕圣棄知,大盜乃止”(《莊子·胠篋》),主張拋棄圣賢智慧,由大亂變為至治。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絡脈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緣督以為經
中國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國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學上最獨特而美好的表現形式和文學遺產,詩詞是漢語特有的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詩詞之美,止于臻美。品詩文網旨在弘揚中華名族的詩詞文化,傳承我中華文明。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絡脈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緣督以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