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恭寬信敏惠
孔子提出的作為仁人應具有的五種道德品質。“恭”,即恭敬、莊重;“寬”,即寬厚、溫和;“信”,即誠實、守信用;“敏”,即敏捷、勤快;“惠”即恩惠、施恩澤。孔子認為:“恭”則不會受到侮辱,“寬”則能得到眾人的擁護,“信”則會得到別人任用,“敏”則會取得成功;“惠”則能夠更好地指使人。具有了這五種品德就達到了仁。孔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誨,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論語·陽貨》)
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恭寬信敏惠
孔子提出的作為仁人應具有的五種道德品質。“恭”,即恭敬、莊重;“寬”,即寬厚、溫和;“信”,即誠實、守信用;“敏”,即敏捷、勤快;“惠”即恩惠、施恩澤。孔子認為:“恭”則不會受到侮辱,“寬”則能得到眾人的擁護,“信”則會得到別人任用,“敏”則會取得成功;“惠”則能夠更好地指使人。具有了這五種品德就達到了仁。孔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誨,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論語·陽貨》)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總結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