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編鐘
打擊樂器。把若干個大小不等的鐘按音律排列懸掛于架子上,用木槌擊奏。最早的編鐘產生于商代,由三鐘組成,到春秋末期已發展為十三個,及至清代,有十六個。但最大的編鐘還要數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出土的戰國時代的曾侯乙編鐘,整套編鐘共有六十五個之多。其中最高的鐘是153.4厘米,最低的為20.4厘米。最令人驚奇的是,曾侯乙編鐘的音階結構與現今國際通用的C大調七聲音階相同。由此可見,我國造鐘技術很早以前就已達到極高的水平。
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編鐘
打擊樂器。把若干個大小不等的鐘按音律排列懸掛于架子上,用木槌擊奏。最早的編鐘產生于商代,由三鐘組成,到春秋末期已發展為十三個,及至清代,有十六個。但最大的編鐘還要數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出土的戰國時代的曾侯乙編鐘,整套編鐘共有六十五個之多。其中最高的鐘是153.4厘米,最低的為20.4厘米。最令人驚奇的是,曾侯乙編鐘的音階結構與現今國際通用的C大調七聲音階相同。由此可見,我國造鐘技術很早以前就已達到極高的水平。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統一貨幣和度量衡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要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