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負擔平均
中國古代貢賦思想之一,以《禹貢》和《周禮》反映較為突出。《禹貢》將田和賦各劃分為九級,并根據交通是否便利和距離帝都的遠近,以及產品價值的高低,規定同一等級的土地交納不同等級的貢賦,以使各地區的貢賦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負擔。又規定在五百里甸服內的田賦,百里內納全禾,二百里納半禾,三百里納去皮半禾,四百里納谷,五百里納米,都是為了使納稅人負擔平均。
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負擔平均
中國古代貢賦思想之一,以《禹貢》和《周禮》反映較為突出。《禹貢》將田和賦各劃分為九級,并根據交通是否便利和距離帝都的遠近,以及產品價值的高低,規定同一等級的土地交納不同等級的貢賦,以使各地區的貢賦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負擔。又規定在五百里甸服內的田賦,百里內納全禾,二百里納半禾,三百里納去皮半禾,四百里納谷,五百里納米,都是為了使納稅人負擔平均。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要事·貞觀之治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貢土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