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古四分歷
中國成文歷法。產生于春秋后期,它取回歸年長度為365·25日。這一回歸年數值比真正的回歸年長度只多11分鐘,是當時世界上所使用的最精密的數值。羅馬人于公元前43年采用的儒略歷也是用這個數值,但比中國晚約500年。四分歷規定19年中置7個閏月,就是19個回歸年正好有235個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等于29.53085日,是一個很精密的數字。古四分歷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歷法已進入比較成熟時期。
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古四分歷
中國成文歷法。產生于春秋后期,它取回歸年長度為365·25日。這一回歸年數值比真正的回歸年長度只多11分鐘,是當時世界上所使用的最精密的數值。羅馬人于公元前43年采用的儒略歷也是用這個數值,但比中國晚約500年。四分歷規定19年中置7個閏月,就是19個回歸年正好有235個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等于29.53085日,是一個很精密的數字。古四分歷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歷法已進入比較成熟時期。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古代測濕儀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