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臺灣之旅·朝天宮·佛殿神祗世俗人情
云林縣北港的朝天宮,是全臺灣四百多座媽祖廟中規模最大、香火最盛的一座,是全臺媽祖信徒的圣地,每年都有近百萬香客來朝圣進香。
臺灣人篤信媽祖,關于媽祖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傳說,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說說她原是玉帝的女兒,而更富世俗人情的傳說,則說她來自人間,老家是福建莆田湄州島。相傳她的父親林愿是個慈善鄉紳,她母親亦是個善人,膝下三女都心靈體健,唯一的兒子卻身虛體弱,很讓二老擔憂。林母就求觀音再送她一子。觀音考察了林家后,覺得林家二老的善行已足以再得一子,只是當時天下男杰已不少,就缺女杰來普救世人了。于是觀音就讓林家又生了個杰出的女孩。因這孩子出生后一個月不啼哭,就取名林默。林默從小聰敏過人,信佛吃齋,水性極好又好行善事。有一次,其父兄在海中遭難,林默于夢中得知,就神游前往搭救,銜其父、托其兄至海邊,因聞母親呼喚,就張嘴應答,結果其父落入海中,唯其兄得救。林默悔恨不已,于二十八歲那年辭母升天,專職救苦救難,被人們奉為“媽祖神”。
朝天宮的媽祖神像,相傳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由莆田湄洲島朝天閣的樹璧和尚奉來,稱“天上圣母”。神像路經北港,因當地閩籍人崇拜媽祖的很多,就修建小祠供奉它,最早僅蓋茅屋為祠,雍正八年又易為瓦祠。以后曾幾次損毀,地方人士乃發起募捐,集資重建,于清宣統三年(1911)完成了龐大的重建工程。廟宇占地達2000平方米,除正殿外,還有毓麟宮、雙公廟、聚奎閣、凌虛殿、文昌廟、三界公祠等,這一龐大而嚴整的建筑群,稱冠全臺。而其建筑華美,裝飾繁麗,在各地媽祖廟中也獨領風騷。
天宮的主殿供奉“天上圣母”以及“鎮殿媽”、“湄州媽”(均為天妃,亦即媽祖),還有三十尊媽祖的“分身”,“天上圣母”兩側有千里眼、順風耳二神,傳說他們原本是桃花山的妖精,被媽祖收服,襄助媽祖“眼觀四海,耳聽重洋”,搜尋海上遇難者。朝天宮的后殿主祀媽祖的父母兄姐,一家皆為神,團聚一堂,典型地反映了臺灣通俗佛教的人情味。每年的“媽祖誕”,大甲的那尊媽祖還要“回娘家”拜父母,朝天宮后殿便成為全廟最熱鬧的殿堂。
朝天宮為臺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不但其規模最大,其神像又來自媽祖本土湄州,故素有全臺媽祖廟“總廟”之稱。每年媽祖誕,這里就成為全臺的祭典中心。各地來的民間祭神隊伍抬著各路大小神佛,在北港不斷游行,鑼鼓喧天。傳說媽祖誕是農歷三月廿三日,但從正月十五起,便有香客從各市縣遠道而來,直到三月底達到高潮,整個北港都彌漫著香火煙霧。
朝天宮宏大的建筑群中,有幾十副對聯,寫得各具特色,內容也較雜,其中有些還帶有較濃的世俗情感。仔細品味那些對聯,從中不僅可以看到人們對媽祖的虔誠、贊揚和希望,同時也能體味到香客在朝見來自海峽那邊的媽祖時所含有的對大陸親人的懷念之情。朝天宮大門聯曰:“古昔湄州昭圣跡;即今寰宇付慈云”。正殿對聯很多,主要是歌頌媽祖遠涉重洋、護佑海疆之德及所受封賜,如“朝廷隆祀典;天地毓神靈”,“朝典千秋肅;天恩萬古存”,“圣功無極參天地;母德莫名冠古今”,“朝令更新,崇高廟宇;天生獨使,救護海疆”,“朝政重明禋,海邦奉祀;天心憐涉險,湄島揚靈”等,其中的“世間無水不朝宗,豈止黃河一派;天上有妃能降福,何愁碧浪千重”一聯,道出了臺灣人的“朝宗”渴望。
在這眾多的楹聯中,最有特色的要算后殿中室的一副:“朝感圣女,封增父母;天嘉后德,榮及姊兄。”此殿中室祀媽祖的父母,殿的神位設祀已體現出臺灣佛教的世俗人情味,這副對聯更突出了當地宗教里的世俗觀念。
上一篇:沉沉帝王夢·京郊之旅·臥佛寺·佛教藝術之花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峨眉山之旅·峨眉山·佛道“打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