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賦學·辭賦研究概述·辭賦研究在港臺及海外
近幾十年來,港臺學者的辭賦研究也取得了杰出成績。
香港前輩學者饒宗頤先生除了楚辭學專著之外,還有《選堂賦話》。此書沿用舊賦話的體例,共54條,從屈宋賦至元明賦作了中肯扼要的評述,介紹了許多珍貴的史料,可以擴大讀者的眼界。何沛雄對辭賦研究也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輯有《賦話六種》,著有《讀賦零拾》、《漢魏六朝賦家論略》、《漢魏六朝賦論集》諸書。這些著作除對漢魏六朝辭賦作了評論和考證之外,還介紹了辭賦在海外的翻譯和研究狀況,對了解海外辭賦研究的情況極有參考價值。1992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還舉辦了第二屆國際賦學研討會,對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推動辭賦研究的發(fā)展,起了良好的作用。
臺灣學者在辭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績。除發(fā)表論文幾十篇以外,其專著即有:張清鐘《漢賦研究》,簡宗梧《司馬相如揚雄及其賦之研究》、《漢賦源流及價值之商榷》、《漢賦史論》,張正體、張婷婷《賦學》,許東?!垛仔派郊捌滟x之研究》,陳韻竹《歐陽修蘇軾辭賦之比較研究》,張書文《楚辭到漢賦的演變》,李曰剛《辭賦流變史》,曹叔娟《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tǒng)》,廖國棟《魏晉詠物賦研究》。這些著作,最早的為張清鐘《漢賦研究》,1977年出版;最晚的為簡宗梧《漢賦史論》,1993年出版。十五年間,即出版這么多專著,可見景況之繁盛。這些著作除對辭賦作了全面研究之外,還提出了一些開創(chuàng)性的見解。如簡宗梧《漢賦源流及價值之商榷》對漢賦瑰瑋字源流的考證,指出 “早期賦篇中瑰瑋的罕用字,卻是寫當時最通俗順口的口語詞匯”,“后經人改易,累加偏旁而成形聲字”,這就形成了漢賦“瑰瑋聯(lián)邊”的現(xiàn)象。又如對漢賦文學思想流源的考證,指出“漢賦的游戲意義和諷諭價值,是漢代估價辭賦的兩個核心,也是體認漢賦的兩個文學觀念”。然后從“梁園賓客的盛況”等方面說明漢賦游戲性質產生的原因;又從“漢賦作家的職分”等方面分析了漢賦諷諭價值產生的條件; 進而探討了這種文學觀念與儒家文學觀的關系及演變。這是評價漢賦的全新見解。陳韻竹《歐陽修蘇軾辭賦之比較研究》將辭賦研究延伸到了宋代,也是新的開拓。
在海外,重視漢學研究的當首推日本。早在三十年代初,日本鈴木虎雄《賦史大要》即已問世。此書將賦史分為騷賦時期(先秦)、辭賦時期(漢至魏晉之交)、駢賦時期(晉宋至唐初)、律賦時期(唐及宋初)、文賦時期(宋)、股賦時期(清)等六個時期,探討了各個時期辭賦的總體特點,實際是一部分體賦學史,是有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至六十年代,又有中島千秋《賦之成立及展開》問世。此書對漢賦形成的歷史因素,漢賦代表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特點,漢賦的發(fā)展演變及其與時代的關系,作了細致全面的研究。何沛雄《讀賦零拾》贊譽為“視鈴木虎雄之《賦史大要》,可謂后出轉精”。此外,日本學者還發(fā)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可見其用功之勤且深了。
在歐美澳各國也有不少漢學家研究我國辭賦。何沛雄《漢賦六朝賦論集》介紹說:“近數(shù)十年來,我國研究辭賦的人很少,但西方漢學家翻譯、研究中國辭賦的,卻大不乏人。例如英國的韋理、許士、霍克思,法國的馬高尼、吳德明,德國的溫薩、愛克斯,美國的海陶瑋、華滋生、康達維,荷蘭的高佩華,加拿大的郭伯斯基,日本的鈴木虎雄、中島千秋等都有專著問世,成就出人意表?!?(《漢魏六朝賦論集》217—218頁)如華滋生《漢魏六朝賦選》,對賦的含義、特點及漢魏六朝賦作了概要的論述,翻譯了宋玉等人的賦十四篇,還譯有班固《兩都賦序》、《漢志詩賦略敘》、左思《三都賦序》、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等賦論著作。全書論述簡明,譯文流暢,是英譯本中難能可貴的佳作??颠_維《揚雄賦研究》,收集了研究揚雄的各種資料,對揚雄其人及其賦,以客觀的態(tài)度作了論述評價,認為否定辭賦的觀點是“非持平之論”。外國學者研究揚雄的精審,無有出其右者。葛克威《英譯庾信哀江南賦》,則介紹了 《哀江南賦》產生的歷史背景,然后從源流、題材、特點三方面論述了六朝賦的成就。論源流,則追溯了《詩經》、《楚辭》與賦體發(fā)展的關系,闡述了漢賦對六朝賦的影響;論題材,則舉例說明了六朝賦題材的廣博;論特點,則指出六朝賦篇幅較短小而近于抒情詩,字句整齊而有文采,用典雖多,但少堆砌,無漢賦羅列名物與堆砌連綿詞的缺點。然后翻譯和注釋了《哀江南賦》。最后還附錄了多種有關資料。這部書無論翻譯技巧、材料收集、文獻考證、軼事輯錄、背景敘述、內容分析,都翔實清晰,一絲不茍。
這里僅就我所知者言及之。即此已可見歐美學者研究我國辭賦之精深了。
上一篇:辭賦學·什么叫辭賦·辭與賦的關系
下一篇:中國佛學·走向衰落,禪凈實踐·金、元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