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繹
汪繹,字玉輪,號東山,常熟(今屬江蘇)人,少好學,以詩文著稱。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科會試中式,因故未能參加殿試。待下科即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補殿試,一舉奪魁,成為清代開國以來第23位狀元。
此科進士共305人,后來出了若干名人。如名列第三甲第151名的桐城(今屬安徽)人張廷玉,在雍正、乾隆兩朝權位極重,皇皇《明史》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書的。
中狀元后,汪繹按慣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第4年,即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出為癸未科會試同考官,錄取了海寧(今屬浙江)人查慎行等名士。后查慎行中癸未科第二甲第二名進士,成為學問大家。就在這年,汪繹遭到一些人的排擠,遂掛冠而歸,退隱田園。
他的仕宦生涯僅3年多一點兒。
退隱后的第3年,即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南巡,詔令一批江南名士校《全唐詩》。參與其事的有康熙十五年狀元、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彭定求等,汪繹也奉命參加。
翌年,汪繹罹病,不治而死,享年36歲。
他為世人留下了9卷《秋影樓詩集》。查慎行為報知遇之恩,刻印了《秋影樓詩集》,并為之作序。后人評論說,汪繹的詩功力未深,但清約可誦。如《龔叔度三十初度》一詩云:
朱門歌舞好春時,自有新詩付雪兒。
贏得綠珠江上女,滿頭花草唱君詞。
他在附記中說: “叔度往游粵西,所制竹枝詞,寧峒婦女咸歌之。”
汪繹還擅長繪畫。他死后,他的六世孫猶珍藏著他的一幅《種芋圖》,圖寓風木而作,汪繹自題云: “莫泥衡山舊公案,十年宰相竟何為。”
汪繹雖然多才,且年方30便大魁天下,但他毫無傲氣,為人謙退。他英年早逝,時人惜之。
上一篇:汪應銓
下一篇:汪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