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學·宋代承用偽《古文尚書》及巨大發(fā)展與疑辨·宋代開始重視的單篇研究 (《禹貢》《洪范》 等)
宋代《尚書》學之盛亦見于單篇研究。《四庫總目》說“宋以來所聚訟者莫過《禹貢》之山川”,與漢以來聚訟《洪范》五行同。按《禹貢》之學確始自宋儒,然對于《洪范》,宋儒亦有針對漢儒五行謬論之創(chuàng)說,堪稱鼎新之學,對其它單篇亦時有研究。
關(guān)于《禹貢》,漢晉唐曾有《禹貢圖》,而無著作。北宋孔武仲《禹貢論》,未見。宋代《禹貢》三名著皆出南宋,(1) 毛晃《禹貢指南》,取材富而簡明,《蔡傳》多用其說。(2)程大昌《禹貢論》、《禹貢論圖》、《禹貢后論》,尤有名。今圖已佚。程還有《雍錄》、《北邊備對》,亦言地理。(3) 傅寅 《禹貢說斷》,收入《通志堂經(jīng)解》而隨《經(jīng)義考》誤作《禹貢集解》?!端膸炜偰俊分^即傳所著《禹貢圖說》。又有易祓《禹貢疆理記》,已佚。元明著作往往稱引其不少中肯意見。又王炎《禹貢辨》,元明著作稱引者亦往往有精義。又有治《尚書》全書的曾旼《尚書精義》,對《禹貢》地理提出不少重要見解。此外屬朱熹學派的有陳埴《禹貢辨》、李子方《禹貢解》、王柏《禹貢圖》。屬陸九淵學派的鄒近仁《禹貢集說》。學派不詳而書亦不傳者,尚有余哲、黃千能、孟先、戴蒙、陳剛等人《禹貢》著作。另有專題之羅泌《三江詳證》、《九江詳證》,朱熹《九江彭蠡辨》等文。更有兩件有名的《禹貢》地理石刻,一為《華夷圖》,仿唐賈耽圖縮制,一為《禹跡圖》,據(jù)賈耽圖的中國部分精繪,李約瑟譽為 “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地圖”。
關(guān)于《洪范》隋唐承漢代五行災異舊說,有七部《洪范》著作。宋代始提出糾正漢謬說之作。然亦有守漢人說更作惡性發(fā)展者。簡述如下:(1)反漢代五行災異說者,宋初胡璦《洪范口義》,反“洛書”神授給禹之說。弟子劉彝《洪范解》繼續(xù)師說。歐陽修在《新唐書·五行志》中,從根本否定漢儒《洪范五行傳》,并支持蘇洵《洪范圖論》,掃大夏侯氏及劉向劉歆《五行傳》之謬,蘇轍《洪范五事說》發(fā)揮父說。修又支持廖偁《洪范論》,力辟“河圖”“洛書”之妄。王安石《洪范傳》,力斥劉向、董仲舒、伏生災異妄說,明言天人不相干,災異不足畏。曾鞏《洪范論》撇開漢儒提出新解,當時被譽為“勝如他人”。另有呂吉甫亦有相同觀點之作。有人輯劉彝、蘇軾、曾鞏、呂吉甫四人之說為《四先生洪范解要》。南宋林之奇《尚書全解》的《洪范》篇篇反“洛書”,斥“五行”。葉適《習學記言》力駁災異感應及“圖”“書”妄說。趙善湘《洪范統(tǒng)一》援歐陽修、廖偁說駁漢儒說。進而趙汝談《南塘書說》謂《洪范》非箕子作,甚確。余燾龔鼎臣,王柏相繼改易《洪范》文句先后。王柏、文及翁、賀成大又將《洪范》中各段文字分為禹“經(jīng)”與箕子“傳”,則皆臆說。(2)守漢人說更作惡性發(fā)展者。一般信從漢災異說的,有宋仁宗《洪范政鑒》,劉羲叟《洪范災異論》,晁補之《洪范五行說》,晁說之《洪范小傳》等,皆襲漢儒說以別王安石說,有專反王學乞靈漢學者如孫諤 《洪范會傳》,蘇軾《書傳》中《洪范》篇亦專反王,竟背父學,愧弟學,為河圖、洛書,天人感應辯護。然后是更作惡性發(fā)展的,主要是理學正宗朱熹一派。除朱以大理石屏上有花紋為河圖、洛書辯護外,此派更有兩妄事,一是繪了一種以小黑白點據(jù)“九宮圖”繪成的“洛書”(同樣有小黑白點的“河圖”)??淘谒麄儭渡袝分髑懊?。一是搞了所謂 “演范” (一作 “衍范”),據(jù)《易》的八卦之“八”與《洪范》九疇之“九”反復繳繞演算,衍九疇之數(shù)為八十一章,有什么《易》數(shù)《范》數(shù),開所謂“演范”一派,蔡沈撰《洪范皇極內(nèi)篇》,《四庫總目》把它列于術(shù)數(shù)類,因為純是道士術(shù)數(shù)末流之作。這一派著作還有盧碩等七、八家?!渡袝鴮W史》已把它們和不詳派別的著作十余家匯錄篇末,此從略。
關(guān)于其他各篇,如《虞書》的二《典》、《禹謨》、《商書》的今文二篇,偽古文五篇,《周書》的今文十二篇,偽古文五篇,都有討論研究之文,并及《逸周書·王會篇》亦有重要研究,皆見《尚書學史》,茲從略。
上一篇:沈(括)學·《夢溪筆談》的學術(shù)價值、研究·歷法
下一篇:四史學·《后漢書》研究史略·宋元明:以??笨逃『驮u論為主的研究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