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學·宋代承用偽《古文尚書》及巨大發展與疑辨·理學外的永康、永嘉學派及其他反朱蔡者
朱學開始形成權威,然理學內外學者皆有反對者,《蔡傳》既為《尚書》學的朱學權威,反對者遂提出與相異的《尚書》說,另有不屬上述三派學者亦有反蔡之作,現略述之。
(1)陸九淵學派的《尚書》說。陸本人要“六經皆我注腳”而不注經,但其門徒為與朱派爭勝而有之。如楊簡《五誥解》“推本于心學(陸所倡)”以辟朱學。袁燮《挈齋家塾書鈔》,主旨在發明本心,反復引申以暢陸九淵之說。其弟子胡誼撰《尚書釋疑》又申其說。又錢時《融堂書解》一本其師楊簡之說,亦援鄭玄、蘇軾《書》解,并及張九成之說,以辟朱、蔡之說。東陽陳大猷《尚書集傳》(佚)、《尚書集傳或問》(存),對《蔡傳》為止的理學諸家進行駁難,時與朱說持異同,而以陸氏心學為主旨。
(2)永康學派的《尚書》說。永康學派和永嘉學派都反對朱熹廢天下之實事專袖手談心性,而主張治世救國的功利之學。雖他們從個人交往上和朱都是朋友,但在治學精神上完全不同。永康學派以浙江永康的陳亮為主,其弟子喻偘、喻南強等傳其學。陳亮主要和朱熹作 “王霸義利之辨”,長達三年之久(與朱、陸鵝湖會講,同為宋學重要故實)。亮以為“今世之儒者自以為得正心誠意之學者,皆風痺不知病癢之人也。”直斥朱熹理學。撰《經書發題》中的《書經》一文表述其《尚書》說,以為“盈宇宙間者無非物,日用之間無非事。古之帝王獨明于事物之故,發言立政,順民之心,因事之宜,……今載之《書》者皆是也”。與朱、蔡言二帝三王之治求其“道”、求其 “心法”之說直接對立。
(3)永嘉學派的《尚書》說。此派著名學者多人,皆浙江永嘉(今溫州)人,此地出過周行己、鄭伯熊、呂祖謙等有名理學家,而作為永嘉學派學者則為薛季宣、陳傅良、徐子宜、葉適等。徐未見著作傳下,因此這一派主要為薛、陳、葉之學。薛季宣據奇字甚多的隸古定本撰《書古文訓》一書,保存衛包改字前“孔氏”原來之功不小。然其學主要在以永嘉學派精神所作《尚書》說。理學家推崇《尚書》價值,盡舉偽古文諸篇,薛除誤及《大禹謨》外所推崇者皆今文,又注重實際知識,在地理考訂上的功力尤成此書特點。同時另有謝諤撰《書解》,有人合刻《艮齋定齋二先生書說》(艮齋,薛季宣號,定齋,謝諤號)。陳傅良的《尚書》說見于其《書鈔》中,清初已不易見。《四庫總目》但云“葉適及陳傅良遂于南宋之儒別為一派”。是其學與葉同。葉適的主要著作為《習學記言》,其卷五是《尚書》專卷,指出《書序》出舊史所述,辟漢儒“洛書”及《洪范》五行妄說,批評宋儒理學之《尚書》說為“泛雜無統,洄洑先次”。《四庫總目》譽為“其識尤未易及”。是永嘉學派在《尚書》學方面反理學的要著。宋末又有陳梅叟《書說》,已佚,其書居永嘉后期。又有肖彧《集永嘉先生尚書精義》,當是永嘉學派《尚書》學的總集。
(4)其他反朱蔡的《尚書》說。是些反朱蔡學之個別學者所為。如王炎《尚書小傳》五十八卷,著重依《孔傳》作文字訓詁,異于朱蔡之義理解經。炎與朱原同里友好,因治學意見不合而殊途,其后學始與朱學成門戶相爭。炎書已失傳,但元代著作中多稱引,稱“新安王氏”,說多可取。然后為專反蔡的,宋末有張葆舒《書蔡傳訂誤》,黃景昌《尚書蔡氏傳訂誤》,宋末元初程直方《蔡傳辨疑》,余芑舒《讀蔡傳疑》。自元代定《蔡傳》于一尊后,這四部書都失傳。另有一部朱熹學派內部與《蔡傳》立異之作,即朱熹四傳弟子一遵朱學的金履祥,早年撰《書經注》,晚年在元代提煉成 《尚書表注》,往往以承朱說來與《蔡傳》立異,不明言攻蔡而表示蔡多失朱意。
(5) 不重理學仍重注疏的名著及南宋一般《尚書》著作。當時脫去理學成見而重注疏的有兩家名作,一為魏了翁《尚書要義》(《九經要義》之一),將《孔傳》《孔疏》刪汰繁冗之文精選成書。尤以刪去鄭玄以來迄孔穎達所引讖緯之說而受到歡迎。一為胡士行《尚書詳解》,專以《孔傳》為主,并存異說。能解經而不空談名理。還有一部作者失名的《尚書名數索至》,不談宋人發揮已盡的心法,獨詳天文、地理、五行次序、官名、制度、服食器用。是一部不理會理學,能注重史實資料的要著。
南宋自慶元至宋亡,還有許多一般《尚書》著作。見于《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及《經義考》者,約逾七十余部,其中顯然為朱熹弟子及再傳弟子者十余家,其余皆不詳。已備錄于《尚書學史》,此處從略。此時輯集眾說的《尚書》匯解之作,有陳文蔚、馮椅、袁覺、董琮、劉甄、熊禾、成申之七種。其中成申之《四百家尚書集解》五十八卷。估計漢至唐著作至成氏時不過幾部,則所謂四百家大都是宋代著作,可見宋代《尚書》學之盛。
上一篇:音樂學·隋唐的音樂活動·歷史著述中的音樂史學成果
下一篇:富國學·富國學的醞釀——殷商至戰國初年·古代文獻中的重農裕民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