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憲英》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辛憲英》人物故事小傳
辛憲英,魏晉時隴西郡(今甘肅隴西縣)人,三國魏侍中辛毗的女兒。聰明有悟性,并且善于鑒人審勢,是一位很有政治頭腦的女性。司馬懿之誅曹爽,人心惶亂,辛氏卻能預(yù)料局勢,因而指導(dǎo)弟弟辛敞隨大流,既不失于義,又免掉了災(zāi)禍。鐘會之反,也在她的判斷之中;兒子羊琇隨鐘會征蜀,她以儒家仁恕忠義的道理指導(dǎo)勸誡,終于使兒子安全返回。
〔正 史〕
羊耽妻辛氏,字憲英,隴西①人,魏侍中②毗之女也,聰朗③有才鑒④。初,魏文帝⑤得立為太子,抱毗項謂之曰:“辛君知我喜不⑥?”毗以告憲英,憲英嘆曰:“太子,代君主宗廟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國不可以不懼⑦,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為大將軍曹爽參軍⑧,宣帝⑨將誅爽,因其從魏帝出而閉城門,爽司馬⑩魯芝率府兵斬關(guān)赴爽,呼敞同去。敞懼,問憲英曰:“天子在外,太傅(11)閉城門,人云將不利國家,于事可得爾乎(12)?”憲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爾(13)。明皇帝(14)臨崩,把太傅臂,屬(15)以后事,此言猶在朝士之耳。且曹爽與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獨專權(quán)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16)不直,此舉不過以誅爽耳。”敞曰:“然則敞無出乎?”憲英曰:“安可以不出!職守,人之大義也。凡人在難,猶或恤之(17);為人執(zhí)鞭(18)而棄其事,不祥也。且為人任,為人死,親昵(19)之職也,汝從眾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誅爽。事定后,敞嘆曰:“吾不謀于姊,幾不獲于義!”
其后鐘會為鎮(zhèn)西將軍,憲英謂耽從子(20)祜曰:“鐘士季(21)何故西出?”祜曰:“將為滅蜀也。”憲英曰:“會在事縱恣(22),非持久處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會將行,請其子琇為參軍,憲英憂曰:“他日吾為國憂,今日難至吾家矣。”琇固請于文帝(23),帝不聽。憲英謂琇曰:“行矣,戒之(24)!古之君子入則致孝于親,出則致節(jié)于國;在職思其所司,在義思其所立,不遺父母憂患而已。軍旅之間可以濟者,其惟仁恕乎!”會至蜀果反,琇竟以全歸。祜嘗送錦被,憲英嫌其華,反而覆之,其明鑒儉約如此。泰始五年(25)卒,年七十九。
《晉書·列女傳》卷九六
[注 釋]
①隴西:郡名,戰(zhàn)國秦置。三國魏時治所在襄武縣(今甘肅隴西縣東南)。②侍中:官名。待從皇帝左右,掌乘輿服物。漢武帝后至宋元之前,參與政事,權(quán)位漸重,為內(nèi)朝官之一。③聰朗:聰悟,聰明有悟性。④鑒:鑒識。對人的審察辨識的能力。⑤魏文帝:即曹操之子曹丕。⑥不:通“否”。⑦主:主宰。戚:憂愁。懼:擔(dān)心。⑧參軍:官名。將軍府的重要慕僚。⑨宣帝:指司馬懿。晉武帝司馬炎追奉其為宣皇帝,廟號高祖。⑩司馬:官名。魏晉至宋,凡將軍開府者均置司馬,掌綜理一府之事,參預(yù)軍機。(11)太傅:官名。始置于西周,歷代相沿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世多以之為大臣加銜,僅表恩寵,而無實權(quán)。文中指司馬懿,其時為太傅錄尚書事。(12)于事可得爾乎:這件事能聽聽你的意見嗎?(13)殆:副詞。大概,恐怕。爾:這樣。(14)明皇帝:指魏明帝曹睿(公元227—240年在位)。(15)屬:通“囑”。(16)人道:為人之道。直:正直。(17)凡人在難,猶或恤之:普通人遭受危難,尚且有人憐憫。(18)執(zhí)鞭:原意是持鞭駕車,多借以表示卑賤的差役。此處是表示為人下屬的謙辭。(19)親昵:指親近的人。此當親信解。(20)從子:侄子。(21)鐘士季:鐘會字士季。(22)縱恣:肆意放縱。(23)文帝:指司馬昭。晉武帝司馬炎追奉其為文皇帝,廟號太祖。司馬昭其時為大司馬。(24)戒之:謹慎啊!之,語助詞。致:盡。立:立身。遺:拋棄。濟:補益。仁恕:仁愛寬容。(25)泰始五年:公元270年。泰始為晉武帝司馬炎年號。
上一篇:《趙過》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趙過》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鄧世昌》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鄧世昌》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