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禮學·《三禮》概說·《周禮》 的發現
《周禮》本名《周官》,始出于西漢景、武之際。《漢書·藝文志》六藝類有“《周官經》六篇,即此。班固注:“王莽時,劉歆置博士。”荀悅《漢紀》云:“劉歆奏請《周官》六篇,列之于經,為《周禮》。”陸德明《經典釋文敘錄》云:“王莽時,劉歆為國師,建立 《周官經》,以為 《周禮》。”可見,劉歆奏《七略》時猶沿用 《周官》 舊稱,王莽時才更名為 《周禮》,并列入禮經,其時約在“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至王莽居攝三年 (公元8年) 之間” (洪業《禮記引得序》)。
《周禮》的發現經過,既不見于劉歆的《移太常博士書》,也不見于《漢書》的 《儒林傳》、《藝文志》等篇,唯《漢書·景十三王傳》說,河間獻王所得古文先秦舊書有《周官》。獻王立于景帝前二年(約前160年),薨于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則此書當出于景、武年間。但是,《史記·五宗世家》中卻沒有關于獻王得《周禮》的記載,是太史公疏忽,還是班固杜撰?學者見仁見智,莫衷一是。陸德明《經典釋文敘錄》云:“河間獻王開獻書之路,時有李氏上《周官》五篇,失事官一篇,乃購以千金,不得,取《考工記》以補之。”認為《周禮》是獻王得之于李氏,《隋書·經籍志》說同。馬融《周官傳》卻說此書得自山巖屋壁:“孝武帝始除挾書之律,開獻書之路,既出于山巖屋壁,復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見焉。至孝成皇帝,達才通人劉向、子歆校理秘書。始得列序,著于錄略,然亡其冬官一篇,以 《考工記》足之。”馬融是劉歆的三傳弟子,其說應是最有權威,然細玩其語,頗有啟人疑竇者:既然連五家之儒都“莫得見”,《史記·封禪書》如何得兩次提及《周官》?武帝又何以知其為“末世瀆亂不驗之書”?如果說《封禪書》之文為劉歆所竄入,則又等于承認今文家關于劉歆偽造《周禮》的說法。《禮記·禮器》孔疏則說“孝文時求得此書,不見冬官一篇,乃使博士作《考工記》補之”,不僅將《周官》發現的年代提前到文帝時,而且《考工記》變成了博士所作。《后漢書·儒林傳》說是孔安國獻“《禮古經》五十六篇及《周官經》六篇,”但是,《漢書·藝文志》、《漢書·楚元王傳》、劉歆《移太常博士書》以及許慎《說文解字注》備舉孔壁所得古文,卻無一提到《周官》。紛紛之論,殊難調停。
上一篇:先秦儒學(孔孟荀)·漢代儒家思想的復興與“先秦儒學”研究·《史記》與《論六家要旨》論先秦儒學
下一篇:詩文評·名著簡介·《四溟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