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易說述略·陰陽升降說
荀爽是東漢末年經學大師,曾作《易注》,傳費氏學,但也深受京房《易》學的影響。但多以卦氣解《易》,很少談陰陽災變。這是和京房不同的。他在象數易學的創見是他的陰陽升降說。其特點是,以陰陽二氣的升降、交通,解釋《周易》卦爻辭及《易大傳》之文。如《乾卦》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荀爽解釋說:“氣微位卑,雖有陽德,潛藏在下,故曰勿用也。”《泰卦》象曰:“天地交,泰。”荀爽曰:“坤氣上升以成天道,乾氣下降以成地道。天地二氣若時不交則為閉塞。今既相交乃通泰。”他還以陰陽二氣交感解釋卦爻的變化。他在解釋《系辭》:“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時說:“謂陰升之陽則成天之文也,陽降之陰則成地之理也。‘幽’,謂天上、地下不可得見者也,謂《否》卦變成《未濟》也。‘明’,天地之間,萬物成列,著于耳目者,謂《泰》卦變成《既濟》也。” (上引均見《周易集解》)
他認為乾、坤兩個卦體象征陰陽,是代表天地生成萬物的根源,是基本卦。惠棟《易漢學》說荀爽論易“以陽在二者當上升坤五為君,陰在五者當降居乾二為臣”。乾坤兩卦的爻位互易,乾卦九二升于坤卦六五爻位則成坎。坤卦六五降于乾卦九二爻位則成離。坎、離兩卦為上經之終。坎離兩卦相配合又成為《既濟》䷮與《未濟》䷿,兩卦為下經之終。因此乾坤兩卦中陰陽爻位的升降,是八卦與六十四卦的基礎。他解《解》卦《彖》辭: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說:“乾、坤交通而成《解卦》,坎下震上故雷雨作也。”陰陽升降說對后世影響頗大。義理派的王弼注易,也間取其說。如王弼注《泰卦》六四爻:“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曰:“乾樂上復,坤樂下復。”不過不稱“升”“降”而以“上復”、“下復”代替。
上一篇:酈學
下一篇:墨學·墨家學派及其十大主張·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