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學
訓詁學是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的一個門類,它以訓詁為研究對象。一般說訓詁,指的是訓詁工作和訓詁材料。
訓詁工作是用易知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古代難知難懂的文獻語言的一項綜合性的語文工作。最早從事這種工作的是經學家,他們的目的是通過釋經來傳經。這種工作大量始于漢代,從一開始就是系統進行的。系統的訓詁工作產生了系統的訓詁材料,這些材料以三種形式被保留下來: 一是附在文獻正文后的注釋; 二是根據一定的原則纂集編排的訓詁資料集或訓詁專書; 三是為探求某一詞義所作的專門的考證。憑借這些材料而有了訓詁學,傳統訓詁學以研究訓詁材料的內容和方式為主要目的,涵蓋面很寬泛。經過相當一個階段的發展,產生了訓詁學、音韻字、文字學相互分工、并列的局面,并成為傳統語言文字學的一個門類。三者分別研究漢字的義、音、形。訓詁學的任務是研究古代訓詁材料中所含的文獻語言的語義規律和訓釋方法。
訓詁學因五經的傳播與教育而產生,依靠儒家經典的強大威力,它曾是中國文化史上成就十分輝煌的一門學科。它經歷了萌芽期、興盛期、發展期、變革期、成熟期與科學理論創建期而進入了現代。
上一篇:尚書學·漢代的《今文尚書》與《古文尚書》·西漢伏生學派的今文三家《尚書》
下一篇:詩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