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學·宋代承用偽《古文尚書》及巨大發(fā)展與疑辨·王安石提出新經(jīng)義與反王學之爭
王安石推行變法,欲借經(jīng)以自重其說,特擇三部經(jīng)典提出新解。《直齋書錄解題》載,王安石主持國子監(jiān)經(jīng)義局,撰《新經(jīng)尚書義》、《新經(jīng)毛詩義》、《新經(jīng)周官義》(前二書由其子王雱訓其辭,安石訓其義,后者全由安石撰),合稱《三經(jīng)義》。并謂“安石以其書(《周官》)理財者居半,……所以自釋其義者。蓋以其所創(chuàng)新法盡傅著之,務(wù)塞異議者之口。”又云:“王氏學獨行于世者六十年,科舉之士熟于此乃合程度。”呂祖謙《王居正行狀》亦說:“熙寧中,王安石以新義頒天下,其后章、蔡更用事,概以王氏說律天下士,盡名老師宿儒之緒言余論為曲學,學輒擯斥。”可見王氏學籠蓋一世了。
當時反對變法的守舊學者大都反對王學,在元祐年間(1086—1091)掌權(quán)毀壞新法的人后被宋哲宗定為“元祐黨人”的那批人是反王學大本營。其同類學者多、著述多,毀王不遺余力。最早者范純?nèi)剩蟪填U、文彥博、曾肇、呂大臨、張庭堅、楊時以及蘇軾等都有反王著作(蘇著《東坡書傳》稱佳作)。最早提出新說的劉敞《公是先生弟子記》中既反對元祐黨人,亦攻駁王氏新學。使王氏在新學陣營中遭到非難。宋南渡后理學勢力大漲,至將靖康禍亂之源強加于王氏新學,比之永嘉禍亂前的王弼、王衍等清談?wù)`國。如林之奇即上疏作如此攻擊,其他如王居正、程瑀、陳鵬飛等都有反王著作。在這種文化圍剿下,致王氏《三經(jīng)義》終于失傳了(后四庫館臣在《永樂大典》中輯出《新經(jīng)周官義》一書,近臺灣學者程元敏亦就文籍中吉光片羽地輯出《尚書》、《詩經(jīng)》殘文)。
但在南宋仍有堅持王氏新說的。如張綱撰《尚書講義》二十卷即承王學。洪葴譽其書“其言無一不與圣人契,自是后學潛心此書者爭傳誦之,諸家之說雖汗牛充棟,束之高閣矣。”這是王氏學派的后勁,曾使其他非王學著作都被排斥。
上一篇:清初儒學·清初儒學的哲學思想·王夫之的生平及著作
下一篇:宋(慈)學·宋(慈)學研究時期·現(xiàn)代宋(慈)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