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子巧補缺字
杜甫是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詩藝高超,寫出了許多名篇佳作,對我國古典詩歌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由于人們都非常喜歡杜甫的詩,所以,經常有人把他的詩作題寫在墻壁上,一來彰顯風雅,二來供人欣賞。
宋代著名才子蘇軾、黃庭堅、秦觀和佛印是情趣相投的好朋友,他們經常結伴游玩與酬答唱和。有一次,他們四人游玩到一個寺院,見墻壁上題有杜甫的《曲江對雨》:
城上春云覆苑墻,
江亭晚色靜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
水荇牽風翠帶長。
龍武新軍深駐輦,
芙蓉別殿謾焚香。
何時詔此金錢會,
暫醉佳人錦瑟旁。
蘇軾等人興趣盎然,都贊不絕口。可是,因年代久遠,其中“林花著雨胭脂□”這句中的最后一個字字跡模糊,看不清楚了。四人便商議要補出這個字來。
蘇軾才思敏捷,稍加思索,便率先吟道:“林花著雨胭脂潤。”
黃庭堅則吟道:“林花著雨胭脂老。”
秦觀緊接著吟道:“還是‘林花著雨胭脂嫩’為妙。”
佛印修行到家,緩緩念出“林花著雨胭脂落”的詩句。
他們所補的這4個字,到底哪個更妙一些呢?四個人爭得面紅耳赤,各說各的道理,互不相讓。寺院老方丈見狀,急忙去找原詩查對,原來最后一個為“濕”字,蘇軾等四人面面相覷。
大家經過仔細玩味,覺得還是“濕”字更好。一個“濕”字,便將“潤”的形態、“老”的衰情、“嫩”的色質和“落”的姿態都包含了,融形、情、色和態于一體,將“林花著雨”的意境生動、形象、準確和鮮明地表達了出來。大家無不嘆服杜甫觀察事物的細致入微和獨具匠心的遣詞煉字。
可見,要表達一個意思,可選用的詞語也許不止一兩個。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經過反復推敲,才能找出最生動最形象的那個詞語來啊!
上一篇:司馬遷七歲倒背《國風》
下一篇:大姐廟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