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汝楫
唐汝楫,字思濟,號小漁,浙江蘭溪人。唐汝楫出身于高門巨族,其父唐龍官拜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和當朝首輔嚴嵩交往密切。史載唐龍政績不錯,以孝義聞名。歷官各地,不論政務有多忙,每日早晚必定整潔衣冠向老母請安; 母親每有病,不論大小,必服侍右左,衣不解帶,食不甘味,在當時傳為美談。因剿匪得力,由知縣升為御史,嘉靖七年(1528)出任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居官期間,頗能體察民情,多次向皇帝上疏,請求罷免淮西等地的官馬,壽州、正陽關的關稅,通州、泰州等地的田租以及漕運民夫的科稅等,在百姓心中有一定威望。嘉靖二十一年(1542)陜西大旱,赤野千里,顆粒無收,加之苛稅重壓,老百姓走投無路,紛紛揭竿而起,延綏等地告急。瓦剌兵乘機從豐州侵入河套地區(qū),威脅中原。唐龍奏行救荒十四事,同時以兵部尚書總制三邊軍務,屢敗敵人,并以錢糧救濟災民,很快平定了這場騷亂。其文韜武略頗得皇上的賞識,晉升為刑部尚書,6年期滿,加封太子少保。嚴嵩當權后,唐龍又取代熊浹為吏部尚書,政治生涯至此達到巔峰。唐汝楫正是這個時期中的狀元,其中的微妙之處,不難想像。據說,唐汝楫鄉(xiāng)試時被主考官選為頭名的候選人之一,等到拆卷,見是當朝重臣唐龍的兒子,大家因避嫌把這份卷子放到一邊了,但最后唐汝楫還是中了舉人。這就有個權衡利害在里面,諳于官場之道的主考官們,于是編出下面這個頗帶神秘色彩的小插曲來愚昧他人。說當時被置于一旁的唐汝楫的卷子和同考的一位監(jiān)生的卷子同時被扔在地上,而唐汝楫試卷懸于幾案而不墜。這真是怪事,顯示出唐汝楫的非同尋常,天意如此,主考大人們秉天意行事,自不會錯的。監(jiān)場御史大驚,重讀唐汝楫的文章,見才華出眾,令人欽佩,遂榜上有名。而唐汝楫在此之前做了一個夢,夢見梅花盛開,紅梅報喜,他已預料自己會中舉的,對于他來說,這只是他邁向輝煌前程的第一步。接著是會試,唐汝楫被掌科鄭廷鵠取為第一,本房的主試官不同意,大約還有比唐汝楫更優(yōu)秀的,主考官怕遭物議。而鄭廷鵠不答應,兩人爭執(zhí)不休,最后填了第10名。鄭廷鵠又建議把唐汝楫的文章刊布,以廣流傳,遭到反對,沒有辦成。后來唐汝楫中了狀元,鄭廷鵠逢人便說自己如何如何慧眼識才,又把唐汝楫的文章刻板印刷,以討好唐氏父子,大約以后也得到唐氏父子的提攜和不少好處吧。嘉靖二十九年(1550),37歲的唐汝楫中了狀元。廷試之前,他和其他諸生一起書寫家狀簡歷,大概是太激動,握筆太重的緣故,筆桿裂成4半,聲響在寂靜的大殿顯得格外清脆。唐汝楫認為這是吉兆,果然中了狀元。其實,當時嚴嵩炙手可熱,唐氏父子與嚴嵩關系又極密切,閱卷大臣們在擬定名次時,得到嚴的暗示,而皇帝只是走一走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唐汝楫的狀元也就到手了。
中狀元后,唐汝楫入翰林院為修撰。對于依附權臣和靠老子的勢力步步高升的人來說,唐汝楫顯然處于漩渦中,雖然也有如許的壯志,但命運在別人的操縱之中。唐龍一直希望兒子繼承自己或超過自己,以“狀元宰相”光宗耀祖。但他畢竟太老了,一切事都力不從心,下屬臣僚往往遇事欺瞞不報; 而嚴嵩的地位此時也岌岌可危,越來越不討皇上的歡心,大臣們正醞釀著對嚴嵩的彈劾。這時發(fā)生了一件事,結束了唐龍的官宦生涯。前選郎高簡營私舞弊,為御史陳九德彈劾,高簡被杖60,發(fā)配戍邊。唐龍作為同伙,也被牽連,以隱瞞不報罪,罷黜為民,遣送回老家浙江蘭溪。老邁的唐龍驚恐交集,一下子病倒了,出京城不久即病死在途中。唐汝楫上疏皇帝,力陳其父勤勤懇懇所建功績,痛哭流涕。不久,皇上下詔,追封唐龍少保,官復原職,謚曰“文襄”。唐龍的獲罪其實是大風雨來臨的預兆,是對嚴嵩集團懲治的開始。嘉靖四十一年(1562)五月,嚴嵩被發(fā)配戍邊,嚴世蕃被斬,唐汝楫也因與嚴氏父子同黨,被牽連除官。
上一篇:唐文獻
下一篇:唐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