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學(孔孟荀)·荀子的生平與學說·倫理思想
荀子從與孟子不同的方向繼續和發展了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倫理思想,提出了一種以性惡論為基礎,以禮為核心,以“化性起偽”為手段的倫理學說。他擺脫了天命論的影響,從人的自然欲望上尋找道德的根源。
荀子認為,人性是先天而生、不學而能的,人性就是惡,就是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就是好利、嫉妒、喜歡聲色,順人性發展,就會出現暴亂。他說:“性也者,吾所不能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為也。”也就是說人的自然本性可以改造變化。他認為禮是圣人制定的,可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荀子提出了一個包括仁、義在內,而以禮為核心的道德規范體系。他特別強調“分”、“辨”、“別”,主張“貴賤有等,長幼有序,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他不但繼承了儒家關于“人倫”的思想,而且認為“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始則終,終則始,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夫是之謂大本”,從而使“人倫”絕對化,永久化。
上一篇:先秦儒學(孔孟荀)·孟子的生平與學說·倫理思想
下一篇: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