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與中國古代文學·孔子奠定了中國文學的基本原則·孔子整理的六經是現存最早的文學
中國最早的文學,當然應該是神話及傳說,但是由于中國古代神話及傳說流傳不廣,而保存至今者又屈指可數,因此,六經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了。
《莊子·天下》云:“古之人其備乎!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明于本數,系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其明而在數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又《禮記·經解》云:“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于《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于《樂》者也;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于《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于《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于《春秋》者也。’”《詩》、《書》、《禮》、《樂》、《易》、《春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當然也是中國文學的源頭。
儒學推尊六經,但六經并不是儒家創作的經典,而是孔子以前中國文化的結晶。關于這一點,《漢書·藝文志》有詳細之說明。
據《漢書·藝文志》,《易》此書經庖犧氏、周文王之手而成,《書》、《春秋》是史官記言、記事之載籍,《詩》是采詩官收集,以供王者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的工具。《禮》以安上治民,《樂》以移風易俗,皆是根據具體之需要,而由君主或君主任命的官員所作。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孔子,對六經予以重新厘定、整理,而組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源頭。六經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總匯,是它以后文化發展的出發點和參照物。
上一篇:宋明理學·理欲之辨·如何評價歷史上的理欲之辨
下一篇:儒學與中國古代文學·孔子奠定了中國文學的基本原則·孔子的文學思想是中國古代文學思想的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