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文化·燕趙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兩種文化概念
燕趙區域在文化上的特征就是慷慨悲歌、好氣任俠。
古今中外對“文化”一詞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對這些解釋我們可以不嚴格地把它們分成兩種。一種是對文化的客觀的理解,也就是把文化看作是人類的一種生存形式。古羅馬人所使用的文化一詞常用以指耕作。同時在古漢語中,文化一詞最貼切的對應是“人文”,人文就是人為,就是人類的所有活動,其中最重要的當然也是農業耕作。所以不論是在古代中國還是古代羅馬,文化一詞最初都是一個客觀的概念,是和自然相對稱的。其中沒有進步的含義,沒有褒貶。有一種人類的生存方式就有一種文化,發達地區固然有其發達的文化,貧困地區也自有其貧困的文化。很難說歷史上和現存的各地各族人們的文化哪一種是好的,哪一種又是不好的,因為那是適合于他們的一種生存方式。
另一種看法是把文化看成是一種價值觀,是一種典型的行為方式,其中具有文明、進步的含義。這種解釋是從19世紀下半葉西方學者建立文化學以后重新賦予的,按照文化學的理解,文化是人類偉大的精神和物質創造,是人類在與自然的斗爭中人工創造出的第二環境,是一定范圍內社會成員的行為典范和價值觀念,它的內容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等等。總之,文化在這里是一種“好的”東西,它是進步的同義語,只有好的、進步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才值得從文化學的角度進行研究、比較和推廣。
顯然,如果按照前一種解釋來理解地域文化是不合適的,因為有一種生存方式就有一種文化,就差不多等于沒有文化,就很難凸顯出燕趙區域在全國二十多個區域中的文化特色。所以,本書是按照后一種解釋來理解燕趙文化的,文化在這里是一個好的概念,進步的概念,它不僅代表一種特殊的生存方式,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是悠久而穩定的傳統,也是可資借鑒的模式。
那么,接下來需要討論的問題就是:是不是所有地區都形成了自己的區域文化? 是不是這一地區的所有文化內容都可以提出來當作它的文化特色?如果按照前一種文化概念來理解,當然無論什么樣的地區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也都有自己的文化。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區都會形成自己悠久而穩定的傳統,都具有典型性和可資借鑒,這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按照后一種文化概念來理解,對于是不是所有地區都形成了自己的區域文化,以及是不是這一地區的所有文化內容都可以提出來當作文化特色,應該設定一個評判的標準。
由此而討論燕趙文化,本書認為燕趙文化作為一種區域文化是成立的。從地理環境和生產方式上看,燕趙文化是一種平原文化、農業文化、旱地農耕文化。在民族上,它是一種以漢民族為主體的文化。這些情況對燕趙文化而言并不是唯一的,與它相鄰的三晉、關中、中原、齊魯各區域大體也是這種情況。但是燕趙文化是一種典型。因為平原地區漢民族旱地農耕方式是古代中國社會經濟的基礎,是古代文明的主體,而它的產生、興盛和衰落又直接關系到中國古代文明的延續和現代化轉變的現實。在此過程中,燕趙區域在其興盛時期曾經是整個北方基本農業經濟區的一部分,在其衰落時期又是北方各民族融合與沖突的一個窗口,是元明清時期政治重心北移和經濟重心南移中一個敏感的焦點。燕趙區域伴同整個古代文明的興衰,是古代文明由盛轉衰、再由古代開始近代、現代化轉變的一個縮影。在這一漫長的歷史轉變中,燕趙文化甚至比處在核心位置上的中原、齊魯各區更具典型。
從文化特征上看,燕趙區域也具有獨特的文化特征,這就是慷慨悲歌、好氣任俠。“慷慨悲歌”一語可以用來形容各個地區的人物和現象,但是在歷史上,它是由燕趙區域而產生的,是以燕趙區域為典型的。在其他區域,慷慨悲歌并沒有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在燕趙區域,慷慨悲歌卻已是普遍的特征和特殊的標志。從時間上,慷慨悲歌文化的特征在戰國時期形成和成熟,在隋唐時期仍然為人們所稱道,到明清時期其余音遺響不絕如縷,前后持續二千余年,確已形成了悠久而穩定的傳統。所以,燕趙區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趙區域的文化特色。
上一篇:東北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地域文化·東北的地理景觀、自然氣候和生態環境
下一篇:滇云文化·滇云風俗·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