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地域文化·東北的地理景觀、自然氣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
美麗富饒的東北大地,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地域文化蘊育、發(fā)展并走向輝煌的地方。東北位于我國大陸的東北部,背靠歐亞大陸,面向太平洋,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東北和東南隔黑龍江、烏蘇里江與俄羅斯聯邦相望,東南以圖們江、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鄰,西面與俄羅斯聯邦和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西南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的錫林郭勒盟與河北省。行政區(qū)劃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
東北地區(qū)山巒起伏,森林茂密,大、小興安嶺、遼西山地、長白山及其支脈千山構成綿亙千里的東北林海。境內河湖密布,水量豐沛,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圖們江、鴨綠江、遼河以及大、小興凱湖、松花湖、呼倫湖、天池、五大連池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水系網絡。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環(huán)抱之中,是世界現存的三大肥沃黑土地帶之一、我國最大的平原——松遼平原。西部是著名的科爾沁草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南部瀕臨黃海和渤海,有著曲折蜿蜒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天然港灣。復雜多樣的地貌共同組合成一個比較完整而又相對獨立的自然地理區(qū)域。
東北是我國緯度最高、氣候最寒冷的地區(qū)。冬季漫長而嚴寒,降雪期在半年左右。春、夏季氣溫迅速升高,降水集中,雨熱同季,秋季晴朗,日照條件好,對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極為有利。加上平原地區(qū)土地肥沃,水網發(fā)達,經過長期的開發(fā),這里已經建設成為我國北方著名的“糧倉”和畜牧基地。
東北又是我國火山活動留下自然遺跡最多的地方,其中以長白山、鏡泊湖和五大連池火山地貌形成的獨特的自然風光最為美麗壯觀,成為國內外旅游者向往的游覽勝地。長白山是我國東北的最高山峰,又是一座活火山。在火山錐體的頂部有一巨大的火山湖——天池。天池海拔高度2155米,呈橢圓形,周圍鋸齒般地環(huán)抱著16座海拔2500米以上的奇峰,內壁是由火山噴發(fā)出的白色浮石和粗面巖組成的陡立的危巖峭壁,與湖面高度差達500米左右。天池北側有一缺口,湖水經此缺口跌入深谷,白練懸天,氣勢磅礴,形成落差達68米的長白瀑布。長白山頂一年之中九個多月有積雪,山上氣象情況瞬息萬變,時而吹來一陣烏云,落下雨點,湖面上云水交融;時而晴空萬里,藍天與波光、巖影相互輝映。長白山有著大片原始森林,保存著完整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已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qū)網。長白山還是鴨綠江、松花江和圖們江等大江大河的源流,其中松花江的源頭就是發(fā)源于天池的二道白河。長白山又是最早見于我國歷史文獻記載的東北名山,長白山地區(qū)是滿族的發(fā)祥地,具有人文、地理、生態(tài)、氣候等多方面綜合開發(fā)和研究價值。鏡泊湖位于牡丹江市寧安縣,是由火山噴發(fā)的熔巖堵塞牡丹江河道形成的高山堰塞湖。湖泊沿著牡丹江河谷曲折延伸,全長45公里。湖中大小島嶼星羅棋布,平靜如鏡的湖面,夾在兩側樹木蔥郁的連綿山巒之中,水青山黛,波光瀲滟。湖水流經由玄武巖形成的堰塞堤,形成落差12米,寬達40多米的吊水樓瀑布。在雨季或汛期,瀑布寬達100多米,分成兩股或數股瀉落到深潭之中,轟鳴的水聲在數里之內都可聽到。在鏡泊湖西北約五十公里的鏡泊火山群中還可以欣賞到生長在陡深的火山口內的奇特的地下森林景觀。五大連池火山群位于小興安嶺西麓的德都縣境內,是由十四座火山象棋子一樣有規(guī)律地排列在東西五十公里、南北二十五公里的熔巖臺地上。其中兩座活火山在1719—1721年連續(xù)噴發(fā),巨大的熔巖流堵塞了白河河道,形成五個串珠狀分布的火山堰塞湖,即五大連池。五大連池浩瀚的熔巖地貌,就象一座雄偉的火山博物館,記載著歷史上火山活動的遺跡。尤其是270多年前的最近一次噴發(fā),熔巖流長達17公里,沿白河故道向南延伸,宛如一條巨大的石龍。熔巖流凝固后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保存完好,有的像巨蟒,有的像蘑菇,有的像瀑布,還有形狀和顏色各異的熔洞,構成千姿百態(tài)外表奇特的溶巖地貌。
東北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鐵礦、石油、鉬、黃金、煤炭儲量均居全國前列,是我國最重要的鋼鐵工業(yè)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能源電力工業(yè)和機械制造工業(yè)也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廣袤浩瀚的東北林海生長著紅松、興安落葉松等材質優(yōu)良的樹種,森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量占全國總量近三分之一,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是我國主要的林區(qū)。在茂密的森林中,棲息著虎、鹿、紫貂、麝、熊、狍、貂、黃鼬、野豬等多種耐寒的林棲動物,鹿茸、麝香、熊膽、虎骨等都是世界馳名的貴重藥材。長白山區(qū)出產的人參、貂皮、鹿茸合稱為東北三寶,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譽,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黑龍江、烏蘇里江和大、小興凱湖水草茂密,浮游生物極為豐富,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產地,以盛產大馬哈魚、鱘魚、鰉魚、翹嘴紅鲅等名貴魚類而聞名。大興凱湖是中俄兩國的界湖,也是遠東最大的淡水湖,面積4380平方公里,魚類資源極為豐富,出產的翹嘴紅鲅是我國四大名貴淡水魚之一。大興凱湖北側有一狹長的湖泊,稱為小興凱湖,以盛產鯉魚類為主。豐富的野生動物和魚類資源,為世代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漁獵民族提供了可靠的衣食來源。東北草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吉林西部和遼寧西北部,內蒙古東部草原是天然的優(yōu)良牧場,聞名天下的蒙古馬、三河馬、三河牛就出產在內蒙古的呼倫貝爾草原上。幅員遼闊、物產豐饒的東北大地,是哺育東北文化的搖籃。獨特的自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以至決定著東北先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創(chuàng)造活動,構成了東北文化以東部漁獵經濟、西部游牧經濟和南部農耕經濟為基礎的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類型。
上一篇:三秦文化·三秦文化滋生的地理環(huán)境·三秦文化的地理環(huán)境
下一篇:燕趙文化·燕趙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兩種文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