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臺灣的宗教和民間信仰·儒教和孔廟
儒教原是教育之教,其活動場所多稱堂、祠、閣和廟等,恭奉孔夫子。儒教嚴格說起來只是一種信仰,雖然也具備宗教的特征,但它沒有宗教儀式和教規(guī)教條,只是要求信徒們講道德,敬天地、君、親、師等。
臺灣儒教活動場所與大陸一樣集中于孔子廟。臺灣孔子廟與大陸一樣向為官方所建造,每歲春秋仲上丁日,亦由官員詣廟致祭,以示隆重。
臺灣的孔子廟中,臺南的一座是建筑得最早,又是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臺南孔子廟是在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建造起來的,這事同鄭氏政權(quán)咨議參軍陳永華的建議有關(guān)。據(jù)載,鄭成功去世后第四年,即1666年農(nóng)歷八月,歲大熟,陳永華向鄭經(jīng)建議興建圣廟、立學校,鄭經(jīng)從之。于是擇地承天府的寧南坊,面魁山,旁建明倫堂。第二年春天,廟建成,名“先師圣廟”,鄭經(jīng)率文武官員進行祭祀,以示隆重。祭祀時觀者數(shù)千人,可謂壯觀。接著,鄭氏政權(quán)設(shè)學于廟中,用以教育臺灣同胞,宣傳中華民族文化。1683年清政府統(tǒng)一管理臺灣后的第二年,由臺灣府首任知府蔣毓英在此辦府學,被稱為“臺灣首學”,人說這是在臺灣開宣傳儒家思想之先聲。
臺南孔子廟——“先師圣廟”剛建立時,規(guī)模還不怎么大,到了清政府統(tǒng)一管理臺灣后,進行多次的改建和擴建,逐步擴大了它的規(guī)模。建筑形式,以漳泉的文廟為藍本,參考曲阜孔子本廟,顯得宏偉壯觀,莊嚴幽靜。目前人們所見的臺南孔子廟,是在不久前修葺過的,以大成殿為中心,殿前左右為東西兩廡,接著為樂器庫和禮器庫。大成殿奉祀孔夫子,四配十二哲,東西兩廡奉祀先儒先賢。大成殿后面為崇圣祠,祠東西為兩祀庫,大成殿前面為露臺,再前面為欞星門(也稱先師門),門之外東為祀門,西為義路,再前為泮池,欞星門東為名宦祠、鄉(xiāng)賢祠,西為孝子祠、節(jié)孝祠,正殿東方有明倫堂、文昌閣、朱子祠,廟堂眾多而恢宏,可說是儒家的百科廟堂。大成殿、禮門、義路等,在盤根錯節(jié)、臃腫拖垂的古榕樹下,更顯得莊嚴肅穆。人們來到孔子廟前,可見“全臺首學”的金字橫匾在紅院墻和古老大樹輝映下,顯眼奪目。進入正門,可見到一塊下馬碑,上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的漢文大字,并附有滿文小字,令人見了頓起敬禮之情。
孔子廟無疑也是寺廟,但在臺灣仍不能把孔子廟同其他宗教寺廟同等看等。在歷史上,孔子廟除了起一般寺廟的作用之外,還有一個其他寺廟所不能起的重要作用,那就是用以作為從事教育活動的場所。在臺灣,建造孔子廟一般總是看做是教育臺灣同胞的一項有力措施,這一點不論是倡建者或是重修者,都是很明確的,每次建造、重修孔子廟時,都立碑為記,在碑記中都提到了這件事。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其所以能深深地在臺灣扎下根,自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而在臺灣各地建造孔子廟,并用孔子廟來作為教育臺灣同胞的場所,不能不說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臺南向被稱為臺灣省的文化古都,孔子廟就從這里最先建造起來,這里的孔子廟一直受到特別的重視和愛護,也是很自然的。
上一篇:吳越文化·吳越的宗教信仰與迷信習俗·佛教與道教在吳越地區(qū)的盛行
下一篇:臺灣文化·河洛人、客家人及其習俗·兒童玩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