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朗則布的最大失策
奧朗則布(Aurangzib,1618—1707)是莫臥爾帝國末期統治者(1658—1707),虔誠的伊斯蘭教遜尼派教徒,實施迫害印度教徒政策,長期對馬拉塔國家進行戰爭,相繼征服南印度的比賈普爾和高康達王國,將莫臥爾帝國的版圖幾乎包括全部次大陸,導致國內矛盾尖銳,德干高原馬拉特族農民紛紛起義。帝國日趨分裂,國力衰弱使印度成為英法殖民主義者掠奪的對象。
面對西方的侵略,奧朗則布采取了非常錯誤的對策。他默許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起一整套管理機構,設立管理區、董事會和商館等;縱容東印度公司在商館所在地行使司法權,不僅審理英僑案件,而且根據英國法律審理印度人案件;給東印度公司以內河航行權(恒河);實行低關稅政策,規定外商來印度貿易,繳納3.5%的“統一進口稅”后,可以免費運到印度任何地方。
奧朗則布在對待1686—1690年的英印戰爭問題上更是失策的。當駐孟加拉英國殖民當局借故發動戰爭時,孟加拉地方當局派兵抗擊,英軍沿湖格里河倉皇逃命;在西海岸,英公司因要求擴大貿易特權未遂而用海軍封鎖蘇拉特,莫臥爾軍隊給予還擊,包圍了孟買英人據點,形勢對印度有利。開始時,奧朗則布還下令逮捕所有在印的英人,沒收其商館,停止對英貿易。但是,正當英國侵略軍節節敗退的時候,1690年2月,奧朗則布卻突然宣布,寬恕英國人,愿同英公司議和,被馬克思稱為“狗子”的英國侵略者,“得到奧朗則布的許可,結束了放逐生活,回到原地”,“奧朗則布準許公司購買三個村落,即加爾各答”。此外,奧朗則布還接受公司15萬盧比的所謂“罰款”,并命令孟加拉省督“讓英國人在孟加拉自由地進行貿易”不要再去找他們的麻煩。
奧朗則布之所以作為勝利者反而主動接受這些屈辱的條件,主要原因是他為了集中力量打內戰,迫害異教徒。
奧朗則布的妥協政策使印度喪失了抵制英國侵略的一次良機,而打內戰的結果卻使印度更加四分五裂,從而為英國侵略者征服整個印度鋪平了道路。
上一篇:奧斯特羅夫斯基的悲哀
下一篇: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