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數學家邵雍
邵雍(公元1011~1077年),字堯夫,后人稱為康節先生。祖籍河北范陽,父親邵古遷居到共城 (今河南輝縣市),后又移居洛陽安樂窩。
邵雍是北宋時期一位著名的象數學家、理學家。其事跡詳見《宋史》 卷427 《道學傳》 及《宋元學案》卷9至10《百源學案》。著有 《皇極經世書》 和《擊壤集》等。
邵雍少年時代,天資聰明,刻苦學習,很有抱負,“欲樹功名”。隨父遷居共城后,受學于共城令李之才,學得了河圖、洛書、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圖像。他在輝縣百泉蘇門山下講學著述,“著書十余萬言行于世,然世之知其道者鮮矣”。
邵雍30歲時又遷居洛陽。初到洛陽,“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曰‘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平時與司馬光、程顥、程頤等人交往密切。他經常同司馬光及程氏父子兄弟一起,飲酒詠詩,抨擊當時新法。在他的詩集中有許多攻擊王安石新法的政治詩。他寫道: “自從新法行,嘗苦樽無酒; 每有賓朋至,盡日閑相守。必欲丐于人,交親自無有; 必欲典衣買,焉能得長久。”從詩中可以反映出他當時的政治態度。
邵雍晚年患病,“司馬光、張載、程顥、程頤晨夕候之”。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逝世,享年67歲。死后,程顥為他作碑文,稱頌: “雍之首純一不雜,就其所至,可謂安且成矣。”葬于伊川 (今屬河南)。
邵雍的哲學思想,主要是他的 “先天學”。先天學來源于先天圖。邵雍說: “先天之學,本乎伏羲,而備于文王。” 這是說,他的先天學是來自伏羲和周文王。
所謂《先天圖》,是把《周易》六十四卦圖和一年二十四節氣的卦氣圖互相配合起來,構成一張新圖,名之曰 《先天圖》。他從圖中數的順逆來推知過去和未來的一切。邵雍并對圖加以說明: “圖皆從中起,萬化萬物皆生于心也。”就是說,圖皆從中起,即從心起,心就是從人心起,所以萬事萬物都生于心,有了心,就有萬事萬物; 沒有心就無所謂萬事萬物。
邵雍在道教思想的影響下,創造了一種系統的唯心主義象數體系。他運用了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這樣簡單的等比級數的抽象概念,對宇宙間一切事物加以附會,不但認為可以說明現實世界,而且還可以推測過去和未來。這就是他的所謂先天象數學。天生于動,地生于靜,天分陰陽,地分柔剛。陰陽剛柔叫做四象。因動靜的大小陰陽又分為太陽太陰少陽少陰,這就是日月星辰,叫做天的四象; 柔剛又分太柔太剛少柔少剛,這就是水火土石,叫做地的四象。由日月星辰而有寒暑晝夜之“變”,由水火土石而有雨風露雪之“化”。整個天地間蕓蕓萬物都是由日月星辰水火土石轉化生成,而其總根源都是由一個“太極” 出來的。他認為,太極演為兩儀,兩儀演為四象,四演為八,八演為十六,十六演為三十二,三十二演為六十四。這種演化過程,好像“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枝之有葉”,“合之斯為一”,“衍之斯為萬”。他這里所說的太極、兩儀、四象、八卦是“象”,與這些“象”相適應的一至六十四或一至成是“數”。邵雍就是運用這種簡單的“加一倍法”,推演出一個神秘的數的系統,用“象”和“數” 的演化來說明宇宙的形成。這只不過是虛構出來的一種神秘抽象的數量關系,其實對現實世界的發展并不能作出任何科學的說明。
邵雍認為世界歷史的發展是有始有終的。世界每變更一次叫做“一元”。每一元都機械地經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會”。前六會是生長的階段,后六會是衰退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天形成于第一會的子會,地形成于第二會的丑會,人生于第三會的寅會。從此便有了人類的歷史。人類歷史發展到第六會的巳會的第三十“運”的第九“世”,便到了頂點,這就是堯之世。第七會的午會,開始由盛而衰,這是夏、商、周到宋這一歷史階段。第八會的未會以后逐漸衰落,第十一會的戌會,萬物絕滅,第十二會的亥會,天地歸于終結。邵雍雖然承認時間是無限的,“元、會、運、世”之數是無窮的,世界的產生和消滅也是不斷的,但總的趨勢乃是退化的,今不如古,后不如前。
邵雍是處在北宋王朝全盛時期的一位思想家。他的象數思想,揭示了事物在矛盾中發展變化的規律,這種改革思想對于活躍當時人們的思想,以及推進古代象數學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上一篇:詩圣杜甫
下一篇:足智多謀的政治家趙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