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蔣湘南
蔣湘南 (1795~1854),字子瀟。河南固始縣人。回族。幼孤,4歲時,母親曾口授以書,及長,從光州馬彭學詩古文辭。19歲中秀才,30歲保舉拔貢,39歲中鄉試副榜,40歲中舉人。此后,屢試不第。49歲,大挑二等,選教職,補河南虞城教諭,不就。遂絕意仕進,與人交游,廣結名士,切磋學問。于是,見聞益廣,學識日深。曾游泰山,訪李斯篆殘碑; 到吳地遍游虎丘諸名勝; 并應陜甘學使周之楨之聘,出入榆林、寧夏諸邊陲。所過山川,考其沿革和風俗人情,驗之于事而證之于經?!肮势鋵W醇而不迂,質而有文?!?在歷居江督、河督幕府時,主張治理黃河仿大禹分河法,開二派: 一讓黃河由原陽匯合漳、衛二河向北去; 一使黃河東流、 阻止與淮河匯合, 使之從石湖入海。 晚年,寄寓陜地,主講關中書院、同州書院。同時研究學問,從事著述; 并應當地之邀,纂修志書。
蔣氏著述稱富,經學有《十四經樓日紀》、《周易鄭虞通旨》《中州河渠書》、《關雎通釋》; 志書有《陜西通志》、《同州府志》、《涇陽縣志》、《留壩廳志》、《藍田縣志》、《夏邑縣志》、《魯山縣志》; 其他有《七經樓文鈔》、《春暉閣詩鈔》、《卦氣表》、《西征記》、《廬山紀游》、《游藝錄》和《華岳圖經》、《壬寅雜稿》等。
這些著作,主要是經學,不僅是其思想的核心反映,而且在社會上影響最大。因之,后人多稱他為一位經學家。平步青補張星鑒《經學名儒記》指出清代河南 “經學名儒”,除偃師武億外,“尚有蔣固始湘南”。王濟宏 《七經樓文鈔序》,譽其為 “今古通儒”。大教育家張之洞在《書目答問》 中,也置其“考訂家”之列。
他是“六經皆史”思想的鼓吹者,認為“道分見于三百六十官而總匯于史”,“經”與“道”與“政” 與“學”是一致的,治經的目的就是“斟今酌古為有用之學”。所以,他對沉溺于考訂之中的乾嘉學派,持不以為然的態度。公開宣稱: “漢學宋學之爭,皆爭與周學也,吾為周學而已?!边@種純凈周儒原貌的思想與主張,有創新色彩,在當時,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這種創新思想,非一朝一夕所凝鑄,他在青年時期,就“放言高論,無所顧忌,有經世肆志之概”。壯年之后,游學四方,閱歷漸廣,認識到“通古而不通今”是 “無用之學”。他說: “立夫本朝而不知國家掌故,則草莽市井之見而已; 生當后世而不明時變,則老先生迂儒之談而已。”特別是進京考試之際,有機會結識了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一批新派人物,深受啟迪和鼓舞,開闊了胸襟,增長了學識,產生了 “文章報國”、“濟世惠民”的思想,寫出《磚工記》、《黑岡觀磚工記》,主張治河以救民。尤其是在《與黃樹齋鴻臚論鴉片煙》 中指出: “不禁鴉片,固非為政之體; 而嚴禁鴉片,亦有難挽之勢?!边@雖不能說他對封建統治機器產生了懷疑,起碼是洞察到當權者的腐敗和無能。
基于此,他對農民義軍的態度,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出某些同情。如在《劉青天傳》中寫道: “賊于石壁上粉書大字道:劉青天,劉青天,與你無仇又無冤,不識時務將我趕。我若釘住你,叫你喊皇天!” “賊首大呼曰: 生擒劉青天者賞!”盡管稱義軍為賊,但在客觀上反映了起義農民對貪官的憤恨,以及官府對白蓮教的血腥鎮壓。又如在 《讀<漢書·游俠傳>》一文和 《捻子》一詩中,對活躍在豫南一帶的民間秘密組織 “捻子”,作了有價值的記錄。他問土人: “國家為民設官,百里一縣,若等有事,胡不之官,而必之捻子為何?” 土人蹙目: “難言也。官衙如也。投矣,而官或不準; 準矣,而胥或不傳; 傳矣,而質或無期; 質矣,而曲直又不能盡明。然已胥有費,吏有費,傳卷有費,鋪堂有費; 守侯有費,又不可以數計。故中人之產,一訟破家者有之。何如訴諸響老,不費一錢,而曲直立判。弱者伸,強者抑,即在一日之間!” 這段精彩的描述,淋漓盡致地鞭撻了統治集團層層盤剝、魚肉人民的罪惡嘴臉; 同時也指出了義軍壯大,受人民愛戴和擁護的原因,極有史料價值。
另外,他的文學觀點,也不同流俗,對當時的 “桐城派” 的“義法”,持否定態度,稱其為 “空疏無具之徒”,不懂得 “起衰矯弊自通經始”。認為歸有光、唐順之等標榜唐宋八大家之文為偽“八家”,并以奴、蠻、丐、吏、魔、醉、夢、喘八字,歷數其“偽八家” 的病狀。而積極主張 “文苑儒林合同而化”,指出戴震、錢大昕、武億、龔自珍、魏源等人,才是清代“真古文”的代表人物。這同他力倡通經致用的立場,是完全吻合的。正因為如此,他的詩歌能寫出自己的情懷,不受流行風氣的影響。如《望河有作》、《青銅峽》、《賀嵐山歌》等,既寫出西北邊疆奇觀,又顯出山川之秀麗。人們評論他的詩詞為: “俊逸似供奉,沉雄似拾遺。精卓似吏部。獨往獨來,又不襲李,又不抄杜,不規韓而自成其為子瀟之詩?!睘楫敃r河南影響最大的詩人。
蔣湘南是清代道光、咸豐年間,一位聲名籍甚的學者和名士。正如洪符孫在《春暉閣詩抄序》 中所言: “君名震大河南北,識與不識,莫不知君?!比钗倪_也說: “中州學者,無如蔣子瀟?!?
上一篇: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
下一篇:著名文字學家許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