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謀士牛金星
牛金星,字聚明,河南寶豐縣人。由于他是在河南盧氏參加李自成起義軍的,所以《明史》誤認為他是河南盧氏縣人。其父曾為魯府紀善。牛金星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小時候有讀書的機會。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考取舉人。后在本地教書。他不僅認真攻讀《四書》、《五經》之類儒家的書籍,還喜愛天文歷法及孫子兵法一類的書籍,頗通天官風角,閑暇,也給人算命。他的妻子是祥符(今河南開封)進士王士俊的女兒。王氏不幸病死。王家有閨門之丑。牛金星在一次酒后失言,道出其事。王士俊得知后非常惱火。后來,他又在酒后笞打了縣吏,為當地縣官所惱恨。結果被革去舉人,關進了牢獄。后經牛家多方周旋,才得減死論戍,斥充盧氏。明政府對牛金星的這種嚴厲懲處,絕了他謀求功名的欲望,使他對明政府恨之入骨。
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底,河南各地農民起義遍及于城鄉,僅黃河兩岸,就不下百余起。闖王李自成率眾造反的事跡也在河南各地流傳。這年十月,李自成率部度過了最為困難的歲月,再次率軍進入農民起義高漲的河南地區。經醫生尚絧的引見,牛金星于崇禎十三年底,投奔到了李自成部下,成為李自成的“謀主”。“凡事必諮焉,如左右手”。從此時起到李自成率軍攻占北京之前,他悉心為起義軍如何推翻明王朝出謀劃策:
(一)建議確定“據中原,取天下”的戰略目標,并用這一思想來指導全軍。
(二)實行“除暴恤民”、“割富濟貧”、“貴賤均田” 的基本政策,先后提出“迎闖王,不納糧”,“不當差,不納糧”等口號。在所到之地,沒收官府及富人的財產,分給貧苦農民。
(三) 嚴明軍隊紀律,提出 “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 的口號來約束起義軍。
(四)仿依唐朝制度,建立農民政權。在中央設上相、左輔、右弼、六政府侍郎、郎中、從事等官。要地設防御使,府長官稱尹,州長官稱牧,縣長官稱令。官分九品。復設五等爵。行政區劃分全國為12州。
(五)建議舉行公開考試錄取人才。自崇禎十六年正月起,在據有襄陽之后,便下令舉行考試選拔官員。同年十一月,在華州 (今陜西華縣)他親自主持生員考試,其題目為“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在考試文章體裁上,廢除八股文,改用策論。錄取者分為三等,一等與六政府屬,二等與州縣,三等與佐貳。
(六)大力開展宣傳鼓動。自崇禎十三年底以后,李自成所發布的文告,多出自他的手筆。
由于牛金星是在起義軍敗而復振的關鍵時刻參加起義軍的,參加之后,身居謀主的要職,通過他的一系列謀劃,使這支起義軍一改過去得地不守的做法,開始進入了以奪取政權為目標的新階段。崇禎十四年正月,攻克豫西重鎮洛陽,當眾處死了罪大惡極、富甲天下的福王朱常洵,沒收福王府的全部財產,開倉濟貧,遠近百姓起而響應者,日夜如流水,從此李自成起義軍眾逾百萬,成為農民起義軍的主力。
在攻占北京后的牛金星,位居相職,為文官之首。“一切事權,俱牛相為政。”他為大順政權所作出的謀劃,主要有:
(一)籌備登極大典。在進城的第三天,即依照舊制三勸進的一套做法,組織百官三勸進。自三月二十日起,每三六九日勸進。
(二)完善大順各項規章制度。包括規定文武官員俱受權將軍節制,頒布大順儀制,更定《大順匯典》,正式頌布 《永昌儀注》,前載大順政府的各項詔令,禁止奏疏冗長,分條記載大順的官制、服式、朝見節儀以及各項制度。
(三) 處理明朝降官。大順軍人京的當天,即下令讓明朝官員到大順政權登記,接受審查。他與大順軍領導人一道參與了審查及遴選工作,從中選出96人交吏政府予以錄用。
(四)對吳三桂采取慎重態度。吳三桂是明朝的總兵,是守衛山海關的主要將領。大順軍進入北京后,吳三桂降而復叛,在山海關對大順軍發動進攻,李自成聞知,立即召開會議,研究對策,并且提出親自領兵東征。牛金星分析當時雙方形勢,認為出戰山海關是一種盲動的做法。但未為李自成采納。
(五) 注意民眾情緒。當他發現追臟助餉政策過嚴過苛且有擴大化時,曾經勸說李自成等人停止。
大順軍據有北京41天。牛金星一直在京緊張工作。崇禎十七年四月三十日,李自成與牛金星等一道離開了北京。清軍步步逼進。順治二年 (1645年) 二月,潼關失守。李自成率眾由西安南撤,走武關,由河南入湖北。牛金星先期到達襄陽。大順軍在襄陽一帶,連續遭到挫折,劉宗敏受傷被俘,李自成是否死在通山縣之九宮山,至今得不到證實。牛金星這時離開了大順軍,躲在兒子牛銓的官署里。牛銓原為大順襄陽知府,后降清任黃州知府。牛金星最后老死在黃州牛銓官署里。臨終前,告誡兒子說: “吾死,必葬于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
牛金星是明朝的舉人,又是大順政權的奠基人之一。他加入農民軍后,為起義軍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謀劃,推動了農民軍的發展; 他以封建政權的模式來規劃農民政權,建議實行取天下,收人心的主張和政策,有功也有過,但總的來說,是功大于過。他仍不失為大順政權的奠基人和重要謀士。
上一篇:多謀善斷的司馬懿
下一篇:天下清官第一張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