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衡——不食無主之梨的少年
——不食無主之梨的少年
許衡,南宋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元初著名的理學家,任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時,制定了一系列朝儀官制。魯齋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
許衡自幼聰穎,喜歡獨立思考。7歲入學堂上學。一天,下課后,許衡問:“老師,我們?yōu)槭裁醋x書?”
老師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為了當官,‘學而優(yōu)則仕’嘛!”
許衡又問:“難道讀書就只為了這些嗎?”
這下可把老師問住了,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但他從心里暗自佩服許衡善于思考問題的精神。許衡上課遇到不明白的道理從來不放過,漸漸地積累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提的問題也越來越深。
不久,老師感到憑自己的文化水平很難滿足許衡的求知欲,便對他的母親說:“你的孩子長進很快,將來一定大有作為。我才疏學淺,很難當他的老師了。請你另請高明的先生吧。”說完后老師辭職離去。后來兩位老師也因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欲而相繼辭職了。
請不來老師,許衡就堅持自學,學業(yè)日漸精深。有一天,他到一個朋友家去玩,發(fā)現一本書自己沒讀過,就對朋友的父親說:“老伯,請讓我在你家住兩天,我讀完這本書。”朋友的父親同意了。許衡兩天兩夜把那本書抄完了,才滿意地回家。
南宋末年,金國不斷進犯中原,宋金兩國頻頻交戰(zhàn)。宋朝的老百姓為了躲避戰(zhàn)亂,都四處流落,離開了家園。
許衡也在一些逃難的人群中奔向河陽。這天,天氣十分炎熱,許衡又走得急,汗水濕透了衣衫,嘴里像是冒了煙,喉嚨都干啞了。
和許衡一塊走的七八個人也與許衡一樣口干舌燥,口渴難忍,很想找點水喝,但由于戰(zhàn)亂,所有的井都被人填死了。他們繼續(xù)前行,來到一個村莊,村子里的人都逃光了,想要點水都沒處要。
忽然,有人發(fā)現了一棵大大的梨樹,就長在一座空蕩院落的后面,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幾個人一擁而上,翻過院墻,爬上樹,吃起梨來,只有許衡仍在一邊看書。
同行的少年問他:“我看你也饑渴難耐,怎么不去摘幾個梨吃?”
許衡說:“不是自家的梨,怎能隨便摘下就吃呢?”另一少年說:“這兵荒馬亂的年月,人都沒了影子,這梨還有什么主人?”
許衡說:“梨現在是沒主,但我們的心是有主的!越是在沒有監(jiān)督的情況下,越是應該講道德。你們翻墻入宅,私摘人家的梨吃,哪像個有道德的讀書人呢?”許衡說完就獨自上路了。
許衡這種高尚的品德與他長期認真讀書是分不開的。后來,許衡通過刻苦學習,成為元初著名的理學家。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任命他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監(jiān)祭酒,制定了一系列的朝儀官制,對蒙古族和漢族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并成為魯齋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
上一篇:袁崇煥——歲少年智取杉木款
下一篇:許褚——率眾斗強賊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