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撒大帝——羅馬帝國的奠基者
——羅馬帝國的奠基者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公元前100—前44),羅馬共和國末期杰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早年反對蘇拉派,歷任監察官、大法官等職。公元前61年任西班牙總督,戰功顯赫。愷撒畢生征戰,用兵有方,成為后人崇拜的偶像。
愷撒少年時期就有非凡的抱負和志向,自幼幻想權威與榮耀。他喜愛閱讀古希臘歷史學家阿里安撰寫的《亞歷山大遠征記》,并經常滿懷羨慕之情地凝望著這位偉大帝王的雕像,他心中充滿了對權力和榮譽的渴望。
愷撒系出名門,受過標準的上流羅馬人的教育,講究儀表,愷撒雖然生活在共和國向帝國的轉換時期,但他保留了古老的羅馬共和國公民的特征。
公元前71年,愷撒出任保民官。公元前69年,他又出任財政官。他利用取得的地位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和影響,成為民主派的主要領袖人物之一。
公元前1世紀,羅馬出現了兩個著名的人物,一個是龐培,另一個是克拉蘇。龐培多年征戰,有軍功。克拉蘇鎮壓了斯巴達克的奴隸起義,轉賣奴隸,很有錢。他們看到民主運動發展起來,為了個人利益,都轉向民主派,可他們之間又有很深的矛盾。愷撒使用計策同時得到了克拉蘇的支持和龐培的信任。
有了克拉蘇和龐培的支持和廣大平民的擁護,公元前59年,愷撒順利當選為執政官。愷撒、龐培和克拉蘇這三個人,為了和元老院的貴族抗衡,暫時聯合起來了,歷史上稱這個聯合為“三頭同盟”。
愷撒終于成為羅馬強有力的人物,但他明白,必須取得軍權,才能成為最高統治者。龐培因為征服了東方,有了不可一世的威名,愷撒于是把目光轉向了西方,轉向了高盧。
公元前58年,愷撒率領軍隊到達了阿爾卑斯山南面的高盧人居住區。他先利用高盧人各族的矛盾,打敗了原來就不團結的高盧人。
這時,日耳曼人也進入了高盧。公元前55年,愷撒又打敗了日耳曼人。第二年他又兩次渡海攻打不列顛,雖然損失不小,但他帶回不少戰俘返回高盧。
高盧戰爭獲得的巨大聲望,讓人在羅馬的龐培感到不安。再加上西元前53年,東征帕提亞的克拉蘇戰敗身亡,三頭政治不穩,元老院順勢拉攏龐培。
在前49年,元老院向愷撒發出召回令,命令他回羅馬。愷撒希望延長高盧總督任期,元老院不但拒絕,還發出元老院最終警告,表示愷撒如果不立刻回羅馬,將宣布愷撒為國敵。
愷撒帶軍團到國境線盧比孔河。羅馬法律規定,任何指揮官皆不可帶著軍隊渡過盧比孔河,否則就是背叛羅馬。愷撒思索半天之后,講出一句名言:
渡河之后,將是人世間的悲劇;不渡河,則是我自身的毀滅。
于是,他帶著軍團渡過盧比孔河。愷撒的舉動震動龐培以及元老院共和派議員,他們沒想到愷撒竟然如此大膽,急忙帶著家當逃離意大利半島。
于是,愷撒不流血進入羅馬城,愷撒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被一些歷史學家視為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皇,有愷撒大帝之稱。
上一篇:希帕蒂婭——歲迷上數學的女孩
下一篇:戚繼光——英勇抗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