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樂的雷鋒
雷鋒是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同志、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
雷鋒出生的時候,國家正處于抗日戰爭時期,百姓處于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人。因此,雷鋒并沒有一個特別幸福的童年,相反,他目睹和經歷了許多同齡孩子所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雷鋒的爺爺名叫雷新庭,雷鋒3歲的那一年,爺爺竟然被地主給逼死了。原來,爺爺多年以來都靠種地主唐四滾子家的10畝田,來維持家人的生活,可是一年辛辛苦苦下來,家里的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
后來,爺爺又患了重病,躺在床上不能起來。臨近年關時,地主前來逼債,雷新庭沒有能力償還,悲憤交加的他竟然在過年的鞭炮聲中被活活逼死。
雷鋒的父親名叫雷明亮,他從小便和雷鋒的爺爺一起務農種地,爺爺去世后,他又到長沙市仁和福油鹽鋪當了挑夫。殘忍的資本家逼迫他到江邊去運貨,結果不幸遭到了幾個歹徒的毒打,重傷吐血。
無奈之下,雷明亮只好帶著滿身的重傷和重病回到家鄉種田,由于無錢醫治,他于1945年春天病死。
雷鋒的哥哥和弟弟也都十分命苦,哥哥名叫雷正德,12歲那一年外出去做童工,每天都做著十分繁重的勞力。年紀尚小的他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負荷,結果患上了童子癆。
有一天,正在干活的他突然暈倒在了機器旁邊,還軋傷了胳膊和手指。后來,他被資本家解雇,又來到了一家印染作坊當了童工。再后來由于肺病加重,又無錢醫治,沒過多久就病死了。雷鋒的弟弟,則是因為饑餓而死。
雷鋒6歲的時候,家里就只剩下他和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了。說起母親張元潢,她也是一個相當苦命的人,原本出生在一個鐵匠家里,可由于家里貧窮,剛生下沒幾天便被父母送進了長沙的一家育嬰堂。
后來,簡家塘有個姓楊的婦女將她抱養回家,當她長到6歲的時候,又被送到了雷家做童養媳。結婚以后,她的日子過得更苦,在公爹、丈夫、大兒子、小兒子相繼辭世后,生活更是艱難。后來,她又遭到了無恥的地主的凌辱,于1947年中秋之夜懸梁自盡。
還不到7歲,雷鋒就成了一個孤兒,可以說他的人生中充滿了苦難。后來,本家的六叔奶奶收養了他,為了減輕六叔奶奶家的負擔,雷鋒經常幫她上山砍柴。
可是,當地的柴山都被有錢人家霸占了,窮人根本就沒有“權力”去砍柴。有一次,雷鋒到蛇形山砍柴,結果不小心被徐家的地主婆給發現了。這個地主婆指著雷鋒破口大罵,還兇惡地搶走了雷鋒手里的柴刀,雷鋒哭喊著要奪回砍柴刀,那殘忍的地主婆竟然毫無人性地在雷鋒的左手背上砍了三刀。
頓時,鮮血順著手臂流了下來,雷鋒捂住傷心,強忍住疼痛對地主婆喊道:“總有一天,我會報仇的!”從此,雷鋒手背上留下了三條傷疤。
1949年8月,湖南省得到解放,年僅9歲的小雷鋒聽說中國人民解放軍要路過自己的家鄉,激動得好幾天晚上都沒有休息,他也很想成為一名解放軍,為老百姓多做些事情。
當軍隊真的在家鄉住下來時,他又跑過去向戰士們問寒問暖,還幫助部隊挑水,掃地。此時的雷鋒看著自己敬愛的解放軍叔叔,想要參軍的愿望就更加強烈了。
于是,小小年紀的他找到了部隊的連長,堅決要當兵。一番談話后,連長得知他有著苦難的身世,就告訴雷鋒他年紀還小,等到長大了才能當兵。說完后,連長還送給他了一支鋼筆,要他好好讀書。從這以后,雷鋒就下定了決心,日后一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為祖國和人民服務。
1950年,在安慶鄉鄉長彭德茂大叔的幫助下,雷鋒進入小學讀書??墒?,不久之后這個學校就停辦了,雷鋒只好輟學在家。有一天,雷鋒到10多里以外的一個山村放牛時,發現了一所學校。
雷鋒喜出望外,立刻找到老師要求讀書,剛開始老師不同意,他一再懇求,他才通過考試插班上了學。由于當時人們的生活都很困難,雷鋒更是如此,點不起煤油燈,他就趁著昏暗的月光來看書。后來因為交不起學費,好心的彭大叔便把他推薦到鄉里當了通信員。
雖然上學的日子很短暫,但雷鋒卻很刻苦,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很多年以后,當有人采訪雷鋒生前的老師和同學時,他們仍然能清楚背誦當年編的快板書:“小小雷振興,學習他最勤,上學他最遠,功課他最尖……”
1954年,雷鋒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在此后不到三年的時間里,他就獲得過一次二等功和三次三等功,還得到了“節約標兵”和“模范共青團員”的榮譽稱號。
在學校學習期間,雷鋒的表現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他幫助落后的同學,愛護集體的糧食,還不畏強權與壞分子做斗爭。在畢業典禮上,他慷慨激昂地上臺發言,毅然要求留在農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更是讓師生們對這個小個子的學生刮目相看。
1956年秋天,彭鄉長到望城縣委開會。恰巧縣委書記張興玉想找個公務員,問他有沒有合適的人選介紹過去,彭鄉長便想起了雷鋒。他向張書記介紹了雷鋒的身世和他在鄉里的表現后,張書記便決定把他調到縣里來。
說實話,彭鄉長還真些舍不得讓雷鋒離開,但雷鋒能到上級機關去,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更快地進步。因此,鼓鄉長還是替雷鋒感到高興。他給雷鋒買來了蚊帳、熱水瓶和一套新衣服,還親自把他送到了縣委辦公室,這些都讓雷鋒感激不已。
1957年,雷鋒加入共青團。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聰明的他只用了一星期的時間,便弄清楚了該怎么開拖拉機。同年9月,為了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雷鋒又到遼寧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
第二年八月份,雷鋒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帶領伙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這一英勇事跡還被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過。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雷鋒曾多次被評為“標兵”“紅旗手”和“先進工作者”。總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會出現雷鋒的身影。
1959年12月,19歲的雷鋒終于圓了自己的夢想,走進了夢寐以求的軍營。不過,接兵的干部一開始對雷鋒并不滿意,雷鋒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四,這樣的人能當一個好兵嗎?
可是,這位干部看到了雷鋒那張不尋常的履歷表上,上面有他所有的榮譽,溢美之詞滿眼皆是……接兵干部想,如果不是他堅決要求入伍,雷鋒以前的那些單位怎么會舍得讓他走。
1960年1月8日,雷鋒終于領到了入伍通知書,對他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天大的喜訊。后來,他隨新兵一同由遼陽來到駐地營口市。作為新兵代表,雷鋒在隊里舉辦的歡迎戰友入伍大會上發表講話,讓更多的人認識了這位其貌不揚的小戰士。
在熱烈的掌聲中,雷鋒絲毫不顯得怯場,他神氣自若地走上了講臺。此時,全場兩千雙眼睛的視線都集中在他身上。他昂首挺胸站在話筒前,從容地將落在身上的雪花抖掉,從褲袋里掏出講稿,操著一口濃重的湖南口音大聲念道:“敬愛的首長和全體老同志,讓我代表新戰士……”
也許是老天爺想要考驗一下他吧,還沒講上兩句,大風就把稿子吹疊起來了。他極力想展開講稿,可是每次剛展平,就又吹來了一陣風。當時,在場的陳廣生主任想上前幫他一把,不過還沒等他上臺,雷鋒就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
雷鋒把講稿一團揣進褲袋,沖著話筒來了個即席發言:“我們這些剛入伍的新戰士,能夠在60年代即將開始的日子里穿上軍裝,扛起槍桿,心里真有說不出的高興?!?/p>
“我們雖然來自四面八方,有工人,有社員,也有學生,但我們只有一個心眼,那就是:學好本領,保衛祖國,當個像樣的兵。剛才團首長講話,他說希望我們都能夠爭當五好戰士,要我看,有在座的各位領導和老同志的教導和幫助,別說五好,有個十好八好也保證當上。”
聽到這兒,全場2000多個人轟的一下全被逗笑了,雷鋒顯得有點慌亂,抓著話筒又說了句:“笑什么呀?我講的都是實話。”說完,他轉身向首長敬個禮,全場又響起了一陣掌聲。
雷鋒所在的團,是創造過光榮戰爭歷史的一個部隊,雷鋒決心以實際行動發揚優良傳統。開飯時,他主動給大伙讀報,將黨的各項政策宣傳到位;休息時,他教大家唱歌,讓部隊總是充滿著歡聲笑語。
在這個大家庭里,雷鋒感受到無比溫暖。由于他身小臂力弱,開始練投手榴彈時不合格,為了不拉整個部隊的后腿,他每天天不亮就出去練習,一段時間過后,他終于和其他人一樣,在實彈學習中得到了優。
1960年,剛進入初夏的一個周日,雷鋒感到身體有些不舒服,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便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一些藥回來,回來的途中看到一個建筑工地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
雷鋒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輛小車,加入到了工人們的隊伍中去,其他工人看到他這樣,干勁兒更加十足了。中午休息的時候,雷鋒被一群工人圍住了,面對大家的感謝,他說:“我們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光發一份光吧!”
這天下午,市二建公司打聽到了雷鋒的名字和他所在的部隊駐地,便組織工人們敲鑼打鼓送去了一封感謝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鋒做了一件好事,過了個特殊的星期天。
1960年8月,雷鋒所在的部隊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的命令。雷鋒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直到洪水退去。要知道,雷鋒前不久因為救火被燒傷了手,傷口還沒有完全痊愈,就又加入了抗洪的隊伍。大家都為他的這種精神感動,但他卻總是憨憨地一笑。
有一次,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恰巧雷鋒上街辦事看到了,他被現場的場面深深感動,當即便取出了存折上的200元錢想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但只答應收下一半。
后來,另外100元雷鋒又捐給了受到洪水災害的遼陽人民。對別人如此慷慨,對自己卻十分“摳門兒”,他從來都舍不得為自己買一瓶汽水。
雷鋒甘于奉獻,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但很多人將他的這種行為視為“太傻”。也許,雷鋒的確是傻,但他卻“傻得高尚”“傻得有價值”“傻得讓人心服口服”。
實踐證明,樂于奉獻的人雖然在物質所得上難免吃虧,但他們卻往往能夠充分享受人間的親情和生活的美好,并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有意義。相比之下,那些利用各種歪門邪道巧取豪奪的人,他們自認為聰明無比,自認為沒人比得上,最終卻逃脫不了身敗名裂、身陷囹圄的后果。這分明是“鬼”迷心竅,愚蠢透頂,哪里談得上什么聰明!
1960年8月20日,雷鋒在他的日記中鄭重地寫道:“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這樣的‘傻子’的?!北M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雷鋒那高大的形象依然在人們心中屹立不倒,他的“傻子”精神,仍能給我們深刻的啟示和教益。
從1961年開始,他經常應邀去外地做報告,外出機會的增多,也為他創造了更多為人民服務的機會,當時很多地方都流傳著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p>
有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便發現一群人都圍著一個背小孩的中年婦女,中年婦女看起來一臉無奈,似乎遇到了什么難題。
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結果不小心把錢和車票都給弄丟了。聽了她的情況,雷鋒二話沒說就拿出自己的津貼買了一張火車票,塞到了那位婦女的手中。
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個雨天,雷鋒要到沈陽去出差,為了趕上早班車,他早晨5點多就起來了,揣上幾個干饅頭披上雨衣就上路了。路上,他看到一個婦女領著兩個孩子正在雨中艱難地走著,她手里抱著一個孩子,另一只手還牽著一個小孩。
雷鋒當即便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并問她要去什么地方,當他得知大嫂也是去車站時,他立即抱起地上的小女孩陪他們一起走。上了車之后,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抖,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料到她早上肯定沒有吃飯,就將自己帶的饅頭也拿了出來。
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堅持把他們三個送到家里。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你這么幫我們,叫我可怎么感謝你呀!”雷鋒笑了笑,轉身便又進入到了大雨中。
雷鋒從安東回來后,又在沈陽轉車。當他經過地下道時,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她背上背了一個大包袱,拄著拐杖很吃力地一步步邁著,雷鋒走上前去問道:“大娘,您這是要到哪里去?”
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我兒子在撫順,我要去看他呀!”
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即便將大娘背上的包袱接了過來,對老人說道:“大娘,我們剛好順路,我跟您一起走吧?!?/p>
進了車廂后,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站在大娘的一邊,掏出剛買來的面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里,大娘說:“孩子,你吃吧,大娘不餓?!?/p>
“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饑?!币宦飞?,雷鋒將大娘照顧得無微不致,老人感動地一口一個好孩子地夸他。
“孩子”這個親熱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是回到了小時候,母親叫他的小名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
老人說,她兒子是工人,已經出來工作好幾年了,她這是第一次出來看他,還不知道兒子具體在什么地方呢。說著,她從衣服里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不過,他知道老人一定很心急,就跟她說:“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幫助您找到他?!?/p>
車到站后,雷鋒陪著老大娘,問了很多人,找了兩個多小時,終于找到了她兒子所在的工作地,兩個人都對雷鋒感激不盡。
有一次過春節的時候,戰友們在一起搞了些文娛活動,雷鋒也興奮地打起了乒乓球。玩了一陣后,雷鋒突然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此時最需要人手來幫忙。
于是,雷鋒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便一起去了附近的瓢兒屯車站,有人幫著打掃候車室,有人給旅客添水,在雷鋒的帶動下,全班的風氣都越來越好了。
雷鋒助人為樂的熱心精神,不僅在當時激勵了很多人,更讓后來的人認識到了什么是無私,什么是奉獻。雷鋒精神,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鋒的精神為基本內涵的,生活在現代社會里的孩子們,無論到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雷鋒精神。
上一篇:別用自由換取生存
下一篇:千萬不要失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