鯀禹治水
傳說中,我國古代唐堯治理天下時,洪水為害,大水沖毀了地面是的設施、百姓的財物,山包被水環繞,丘陵被水包圍。堯十分焦急,他詢問4個部落的首領,究竟誰能治理洪水、解除百姓的憂患?大家認為鯀可以。堯提出鯀不聽從指揮、危害族人,恐怕難以完成重任。幾位部落首領不以為然,提出可以叫鯀試試看。堯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將治水任務交給了鯀。由于該人不諳水性,只知道水來土堵,結果時間過去了 9年,勞而無效、災情未減。這時,堯已在位70年,年老體衷,遂讓位給虞舜。舜作事雷厲風行,看到鯀延誤時日,治水不成,將他誅殺在羽山,命鯀的兒子禹完成其父未竟事業。禹總結了其父的教訓,“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率領百姓引導江河流入大海,疏通田間溝渠,不僅治理了洪水,而且改造了土地,使農業生產有了發展。結果“九州攸同,四奧既居,九山 旅,九川滌原,九澤既陂,四海令同,六府甚修”。
對洪水的疏、堵,反映了人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與無識。禹的成功經驗證明,正確認識事物自身發展規律,按照它行事,則得心應手,事如人愿,結果是為民興利除弊。鯀的失敗教訓在于不了解客觀規律,只憑主觀意愿蠻干,結果延時誤事、害民亡身、遺恨千古。
上一篇:高鍇屈勢丟清名
下一篇:鰲拜專權橫行被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