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命的起源
生命永恒說是與生命處太說相對立的一種關于生命起源的假說。在古代,人類不能正確解釋生命現象,便假定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使無生命物質變成活的有機體。如古希臘流行的“活物發生說”,認為有一種到處存在的永恒的“生命力”,可以使粘土受胎、產生生命。它的錯誤在于是把生命看作是一種越物質的精神力量,認為生命不是物質的屬性,而是一種不可捉摸的,永恒的神秘力量。
到19世紀時,由于巴斯德的實驗,動搖了生命自生的傳統觀念,一些科學家轉而投到生命永恒說一邊。他們以為,生命永恒說可以幫助人們從生命自生的死胡同走出來,實則把人們引向另一個死胡同。當時的物理學家威·湯姆生、赫爾姆霍茨、化學家李比希等人認為,根本不存在什么生命起源問題,地球上的生命是從宇宙中輸入的,李比希認為這種“輸入”說是“可以接受的”,是比較完美的。
李比希等人并不像古代唯心主義者那樣,把生命歸結為“靈魂”、“生命力”,他們承認是生命是由碳、氫、氧之類化學元素構成的。他們既然承認生命是物質,本應可得出無生命物質可以轉化為生命的結論,但是,李比希等人恰恰否認了生命起源的可能性,而把生命歸之于不可知的神秘力量,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坑,這正是他們堅持形而上學,機械自然觀的惡果。
一個科學工作者如果局限于自己狹窄的研究領域,就很難了解各種物質運動形態的特殊本質及其相互關系,而做出錯誤的結論。
上一篇:關于牛頓的超距作用觀
下一篇:兵力分散遭掣肘,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