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捍然發動失去民心的內戰
抗日戰爭,使中國蒙受了巨大損失。華夏大地,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經過了八年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飽嘗了戰爭帶來的災難,熱望和平,極端厭惡戰爭。
針對抗戰勝利后的國家政權建設,1944年9月,中曲正式向國民黨提出,立即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即成立包括廣大范圍的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內的聯合性質的民主政府。中共的主張得到了熱望和平的各階層人民的積極響應。
而國民黨政府堅持獨裁內戰的方針,聲稱“軍令,政令必須統一,軍隊必須歸還國家”,“除了革命責任不能放棄,國家統一不容損害,根本大法不容變更,政府基礎不能動搖外,其它無不可以容忍,無不可以協商。”就是說蔣家王朝的一統天下不能變。
基于根本觀點的不同,抗戰勝利后,蔣介石一面迫于形勢和中共進行和談,一面積極加緊準備內戰,即使是停戰和談的一年中,局部挑釁時有發生。在內戰的布署完備以后,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了停戰協定,背離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首先向中原解放軍發起進攻,捍然發動了全面內戰。
戰爭已令渴望和平的中國人民不寒而栗。國統區社會各界民眾舉行各種方式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斗爭形式發展到請愿、游行,示威,國民黨在抗戰中獲得的信譽被一掃而光。
蔣介石在抗戰的廢墟上又燃戰火,重新置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不得人心。古訓說,失道寡助。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三年內戰的最終結果是蔣家王朝葬身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逃往臺灣,在大陸的一席立足_是也未保住。
上一篇:荷馬問題
下一篇:蔣介石權謀用盡人心丟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