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續(xù)西廂》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常有一種作“續(xù)書”或反面文章的習慣,往往一部名著出現(xiàn)后,就會有人蜂涌而上,在它上面作起“文章”來。可以說,采用“續(xù)書”這一手段,來詆毀這些傳深廣的名著,是我國封建文人的一大“專利”。而歷史的實踐證明,這類“反面文章”大都以失敗而告終。
就象《蕩寇志》對《水滸傳》的反動一樣,當王實甫的《西廂記》問世以來,出現(xiàn)過幾部反對它的續(xù)書,尤其以《續(xù)西廂升仙記》和《翻西廂》兩部對原芊的篡改和誣蔑最烈。
《續(xù)西廂升仙記》的作者是黃粹吾,他是站在佛教的立場上來否定“王西廂”,否定人生和否定人對于人欲(包括愛情)的追求。在這部戲曲中,黃粹吾把紅娘也丑化為一個風吃醋、時刻盼望與張生愉情的卑劣角色,而崔鶯鶯也是一個“妒意”十足的潑婦,張生更是個放蕩不羈的花花公子。“王西廂”中的那些純真、美好的愛情在這里都變成了人欲,變成了一種肉欲。于是作者又杜撰了一個專來點化這一行人的迦葉尊者,讓鶯鶯、紅娘等人去吃棗子,棗子的神奇力量使他們立地“頓悟”,放棄了人欲而皈依佛門,用消極的方法宣揚了佛性對人性的勝利。
如果說《續(xù)西廂升仙記》是打著佛的旗號,《翻西廂》則是打著正統(tǒng)的儒家旗號。顧名思義,《翻西廂》就是全面翻“王西廂”案的戲。凡“王西廂”所肯定的,它一概加以丑化和誣蔑;反之,凡“王西廂”所否定的,它便大加美化和歌頌。在這部約中,張生被描繪為一個十惡不赦的色鬼、無敕,最后被杜確元帥所誅殺。而維護封建門第的衛(wèi)道士鄭恒卻被寫成是正義的化身。全劇最后以鄭恒狀元及第,與鶯鶯成婚,實現(xiàn)了父母之命為結(jié)局。這一結(jié)局無疑是對以封建家長意志為歸宿的正統(tǒng)封建婚姻制度的肯定,是對追愛情、追求自主婚姻的鞭撻和否定。
雖然這些充滿糟粕、毫無藝術(shù)性的翻案作品最后都付之東流,銷聲匿跡,但它在當時也確實干擾了“王西廂”的流傳,如果王實甫九泉之下有知,他會對這些贗品怎么想呢?是拍案怒起,還是搖首嘆息?至少會引以為憾吧!
上一篇:臭名昭著的“文攻武衛(wèi)”口號
下一篇:舞星同演爭順序